头面部反复皮疹脱屑医案
基本信息
- 患者姓名:白某
- 性别:男
- 年龄:21岁
- 初诊日期:2004年11月17日
主诉与病史
患者于4年前出现头面部皮疹,伴脱屑、瘙痒,症状时轻时重,经多家诊治未见明显疗效,经人介绍遂来就诊。
初诊情况
1. 主要症状
- 头面部皮疹
- 基底潮红
- 上伴脱屑
- 瘙痒
- 面部灼热感,遇热加重
- 饮食二便正常
2. 体征
- 面红微赤
- 形体适中
3. 舌脉
- 舌质澹绛
- 苔薄白
- 脉沉细
4. 诊断
- 赤游风
- 血热风燥型
5. 分析
- 头面部突发皮疹,时轻时重,皮损部瘙痒,符合风之善行而数变的特性。
- 风为百病之长,与湿热合邪为病,故见皮损基底部潮红,局部灼热感。
- 风邪化燥,故伴见脱屑。
- 舌脉示病势尚浅。
6. 治法
- 祛风清热,凉血化瘀
7. 处方
- 白鲜皮20g
- 丹皮15g
- 蝉蜕10g
- 白僵蚕5g
- 大青叶15g
- 连翘20g
- 生地10g
- 防风10g
- 紫草15g
- 甘草10g
- 苦参10g
- 6剂,水煎服,日2次
8. 饮食与调护
- 忌辛辣酒食、海鲜、鸡肉
- 调情志,勿抓搔患处
二诊情况
1. 体征
- 面色微赤
- 皮疹处有多量白屑
- 基底部潮红减轻
- 皮损无扩大趋势
- 自觉皮肤瘙痒
2. 舌脉
- 舌红绛
- 苔薄根部微黄
- 脉沉细
3. 分析
- 从舌脉来看示有热象,且皮肤瘙痒不解,为风邪在表,风不去,则湿热毒邪随之走窜。
- 湿性黏滞,缠绵而难愈。
4. 治法
- 加强清热解毒燥湿之力
- 祛风搜络以逐邪
- 清其血毒
- 风湿热邪无穴居之所,故病自除
5. 处方
- 苦参10g
- 槐花20g
- 丹皮15g
- 大青叶15g
- 紫草15g
- 蝉蜕10g
- 僵蚕5g
- 地骨皮15g
- 黄柏10g
- 地肤子10g
- 沉香5g
- 青葙子15g
- 荷叶15g
- 6剂,水煎服,日2次
疗效
患者共服药1年时间,脸上皮损基本痊愈,仅有少量脱屑。现已完全恢复正常,且无复发。
按语
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红色皮疹伴脱屑、瘙痒,此乃血蕴湿热毒邪,外感风邪相兼为病之典型表现。风性轻扬开泄,易袭阳位,故皮疹发于头面部,风性善行而数变,故病情时轻时重,皮肤瘙痒;湿热毒邪蕴于血分,故见皮肤潮红,病势缠绵。古人云“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。”故治疗当祛风清热,凉血化瘀。方中丹皮、生地、苦参清热燥湿,凉血活血;连翘、大青叶清热解毒消斑;紫草凉血解毒,活血散瘀;防风发散风邪,胜湿止痒,配以蝉蜕、白僵蚕搜风通络,活血通瘀,在治疗风疹、斑疹等皮肤病症中功不可没;甘草性缓,调和诸药。全方药味以寒凉为主,意在凉血解毒,且贯彻始终,由此看来,此证虽以风、湿、热邪相兼为患,然风为外风,湿为表湿,而热为血毒,病在里且较为深入,故清其血毒乃为治疗之根本,毒血清则风、湿、热邪随之消散,这亦为治病求本之法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