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郁动风案
患者信息
- 姓名:任某
- 性别:女
- 年龄:12岁
- 籍贯:常德
- 就诊日期:1990年9月20日
主诉
全身风团反复8年,加重3个月。
现病史
患者从4岁开始出现风团,多次在当地医院皮肤科就诊,诊断为慢性荨麻疹,经多种中西药物治疗,症状时轻时重,不能完全缓解。近3个月症状加重,刻诊:风团持续发作,夜间及凌晨加重,呈全身泛发,疹色澹红,自觉灼热、瘙痒,不服药则持续整天,服抗过敏药物可缓解3~4个小时,发作时眼睑、口唇浮肿,眼睑因浮肿而难以睁开,伴心烦,口不干,纳食可,无腹痛,大小便均可,舌质边尖红,苔薄白,脉滑数。皮肤划痕试验阳性。食物过敏原检测:牛奶(+),牛肉(+),猪肉(+),芝麻(++),大豆(+)。
诊断
- 西医诊断: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,伴血管性水肿
- 中医诊断:瘾疹、风疹块
辨证
证型:肝郁动风证
按语
慢性荨麻疹属中医瘾疹、风疹块范畴,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指出:“风气相搏,风强则为瘾疹,身体为痒。”欧阳锜认为其风有外风、内风之分,其气主要指气滞,与肝有关。此案发病与食物等变应源有关,乃因诸食入胃,聚湿化热,蕴积于中,加之肝气郁滞,两者相搏,熏蒸于外,发为斯病。其气滞、湿热为发病之本,其瘙痒等风象为发病的表象。其治疗宜从疏肝理气、清热利湿入手,用四逆散疏肝解郁,理气行滞,加苦参、地榆利湿清热,蒺藜、苍耳子、蝉蜕、僵蚕息风止痒,山楂炭消食化积,甘草和胃助运。诸药配合,理气、清湿以治其本,息风止痒以治其症,药与证丝丝入扣,故8年的痼疾数日而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