段胜如医案
案例基本信息
- 患者姓名:张某某
- 性别:女
- 年龄:37岁
- 初诊日期:1972年6月29日
病史
- 主诉:右双踝骨折后走路跛而疼痛已1年余。
- 病史:1971年2月13日被运煤的电瓶车撞伤右踝,到北京某医院急诊,确诊为右双踝骨折,未经整复,石膏管形固定。32天后拆除石膏,内踝皮肤感染,在一中医院换药而愈。但踝部肿胀一直不消退,行走疼痛,尤以站立较久或走路太多,跛与痛更严重。建议做踝关节固定术,病人不同意。曾进行按摩与推拿,因更感疼痛而停止,遂来就诊。
检查
- 检查结果:患侧踝关节活动尚可。X线片示右侧双踝骨折已愈合,距骨明显外移,踝关节间隙尚可,创伤性关节炎不明显。建议住院手术,凿断内、外踝,将距骨复位,会改善跛行及行走疼痛,病人同意。
诊断
- 诊断:陈旧性右双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脱位。
处理
1. 手术治疗
- 手术时间:1972年7月13日
- 麻醉方式:硬膜外麻醉
- 手术方法:在内踝前方切开皮肤,显露踝关节,用一根探针插入,标示出内踝最高点,经此处用骨凿凿断内踝,再在外踝切开皮肤,由上向下斜形凿断腓骨远端,将腓骨下翻,用手将距骨向内踝推挤,在X线电视屏幕透视下,见距骨处于解剖复位状态。用一枚4cm长螺丝钉斜形向上钻入固定外踝,再钻入一枚螺丝钉固定内踝。被动活动踝关节,若背伸动作只能达90°左右,可将外踝的螺丝钉拧松一点,在极度背伸情况下,将外踝螺丝钉拧紧。冲洗切口,分层缝合,外包U形石膏托,加强固定。
- 术后恢复:X线片示外移的距骨已解剖复位,伤口一期愈合,于1972年10月25日出院。
2. 药物治疗
- 初期:肿胀严重者,宜用大剂利水祛瘀药,方用活血疏肝汤或加猪苓、车前子。
- 肿胀消减后:可服理气活血消肿药,方用橘术四物汤加香附、川牛膝,也可服三七接骨丸。
- 后期:下床活动后出现肿、疼痛者,宜用益气健脾利湿,强壮筋骨类药,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川续断、骨碎补、茯苓。
随访
- 随访时间:1983年4月29日
- 随访结果:每日行走累计约达10千米,患侧踝关节不痛,阴雨变天无任何不适。双踝关节运动对比,背伸跖屈相同,只是不能穿拖鞋或平底鞋,穿高跟鞋舒服。X线片示患侧未见踝创伤性关节炎现象,距骨解剖复位。术后27年复查,右踝行动一切正常。
诠解
- 诠解:本案有双踝或三踝骨折的病史,X线片示距骨外移,踝关节呈现肿胀,以外侧为甚,行走跛,疼痛,尤以站立较久或行走太多时,则跛行更显,疼痛更重,甚至难以举步,病史长者出现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。由于双踝或三踝骨折已畸形愈合,中医的非手术疗法已不能将外移的距骨复还原位,唯一的办法是手术将距骨完全复位。具体手术方法如下:腰椎硬膜外麻醉,常规消毒,铺单,上充气止血带,在内踝前方切开皮肤,显露踝关节,用一根探针插入,标示出内踝最高点,经此处用骨凿凿断内踝,再在外踝切开皮肤,由上向下斜形凿断腓骨远端,将腓骨下翻,至此,距骨与踝关节均暴露在直视之下,用手将距骨向内踝推挤,在X线电视屏幕透视下,见距骨处于解剖复位状态。乃用一枚4cm长螺丝钉斜形向上钻入固定外踝。再钻入一枚螺丝钉固定内踝。然后,被动活动踝关节,试试其伸屈功能如何,若背伸动作只能达90°左右,与健侧对比稍受限,可将外踝的螺丝钉拧松一点,在极度背伸情况下,将外踝螺丝钉拧紧,再试试踝关节伸屈运动情况。为稳妥起见,再在X线电视屏幕上透视一次或再照一次踝关节正位X线片。若止血带超过1小时,此时可放松15分钟再上止血带,直至距骨完全复位为止,然后冲洗切口,分层缝合,外包U形石膏托,加强固定,手术即告结束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