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铁性贫血脾肾俱虚,肝血不足案
患者信息
- 姓名:周某
- 性别:男
- 年龄:58岁
- 初诊日期:1992年3月4日
主诉
精神不振2月余。
病史
- 患者近2月来自觉精神不振,食欲差,但食量尚可,手部略有抖动。
- 血红蛋白:47g/L
- 红细胞:1.54×10^12/L
- 血沉:35mm/h
- 网织红细胞:1.9%
- 2月25日查骨髓,诊断为缺铁性贫血。
- 经服用中西药物多种,贫血血象未见好转,体力渐弱,经常卧床。
- 原有高血压病、高脂血症、慢性胆囊炎、胆石症、混合痔等疾患。
- 查CT谓“轻度脑萎缩”。
- 前阶段胆囊炎发作,右上腹疼痛,服胆通、甲硝唑、汤剂清利肝胆等药,上述症状已控制。
诊查
- 面色:萎黄,呈慢性贫血病容。
- 舌苔:薄净。
- 舌质:微紫。
- 脉象:左细、右手微弦。
- 心率:88次/分钟。
- 心尖:2级收缩期杂音。
临床分析
- 患者年近六旬,多病缠身。
- 前因右上腹痛发作,服药治疗,肝胆湿热渐祛,脾胃不无影响。
- 据症属血虚气弱,不能荣于四肢,故神倦乏力,经脉失濡而手部微抖。
- 舌苔薄净,显无实邪。
- 舌质微暗乃血气运行欠畅。
- 肾主精气,主骨生髓化血。
- 脾肾俱虚,肝血不足,故血虚经久不复。
- 治当健脾养肝与补肾相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