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某医案
一诊
- 时间:1983年10月21日
- 主诉:口腔溃疡1年余,左半身偏瘫、左眼视物模糊、项强4个半月。
- 现病史:患者于1983年5月因精神刺激而失眠,口腔溃疡,经宣武医院及友谊医院诊断为“重症神经衰弱”。并于同年6月12日突发失语,左半身偏瘫,嚎叫,旋即送友谊医院就诊,腰椎穿刺及心电检查正常,脑血管造影确诊为“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瘤”,复经首都医院CT等检查,考虑诊断“白塞氏病”。于友谊医院住院治疗,静脉用罂粟碱,口服昆明山海棠片、地塞米松30 mg~40mg/日,病情稳定出院。刻下步履蹒跚,站立不稳,项强,左眼视物不清,畏光羞明,健忘,睡眠尚可,口腔溃烂,痰粘不易咯出,饮食尚可。
- 既往史:口腔溃疡反复发作20余年,1978年曾有外生殖器溃疡现已愈。家族成员体健,无类似疾病。
- 检查:面色微红,语蹇不畅,口腔、唇、舌粘膜溃疡,舌体歪斜,前半部光红无苔、中部裂纹、后部黄腻苔,脉沉弦滑。
- 中医诊断:百合病,狐惑病,中风(瘖痱);证属湿热内蕴、心肝(肺脾肾)阴虚、肺失清肃。
- 西医诊断:白塞氏病,脑卒中恢复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