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某医案
基本信息
- 性别: 女
- 年龄: 61岁
- 初诊日期: 2011年6月26日
体貌特征
- 身高体瘦
- 面色黄白相兼
- 双面颊有黑褐斑
- 唇色暗淡
主诉
- 上腹不适10年,加重伴消瘦1年
现病史
- 近10年来,患者常感上腹部不适,饱食更甚,饥饿时有不适感,伴嗳气频频,治疗乏效。
- 近1年来症状加重,体质量从55kg减至47.5kg,经检查未发现异常。
诊查情况
- 症状: 脘胀不适,嗳气频频;头昏乏力,记忆力下降;睡眠欠佳,多梦;大便偏稀,时完谷不化,受凉易腹泻;口干,小便偏黄。
- 舌象: 舌淡嫩、苔薄白。
- 既往史: 停经10年,年轻时有贫血史。
- 体征: 皮肤干,手部皮肤发黑、干枯,双下肢无水肿。
- 辅助检查: 胃镜示: 慢性浅表性胃炎。
初诊(2011年6月26日)
- 方剂: 桂枝汤、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加肉桂、大枣。
- 药物: 柴胡12g,白芍药12g,枳壳12g,炙甘草3g,姜半夏12g,茯苓12g,厚朴12g,紫苏梗12g,肉桂9g,干姜6g,大枣20g。
- 用法: 每日1剂,水煎,早晚分服。
二诊(2011年8月7日)
- 症状变化: 上腹不适感明显好转,嗳气减轻;大便本已转干,无未消化食物,但近日食红豆、生黄瓜后上腹不适加重,且大便质溏,日行2次;仍感头昏乏力,夜寐尚安。
- 方剂: 吴茱萸5g,党参10g,麦冬20g,姜半夏10g,生甘草5g,肉桂10g,白芍药10g,当归10g,川芎10g,牡丹皮10g,阿胶10g,干姜10g,大枣30g,柴胡10g。
- 用法: 水煎,每2日服1剂。
三诊(2011年9月4日)
- 症状变化: 体质量增加2kg,面色转华,面颊黑褐斑略退,唇暗减轻;上腹不适基本消失,大便成形,胃纳佳;头昏乏力改善,睡眠好转,怕冷;舌淡红。
- 方剂: 去柴胡,7剂。
- 用法: 水煎,每2日服1剂。
按语
- 患者上腹不适多年,伴有消瘦,考虑脾胃虚弱,气机不畅。初诊以桂枝汤、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调和营卫,疏肝理气,加肉桂、大枣温阳散寒。二诊时症状有所改善,但仍有上腹不适,考虑脾胃功能仍未完全恢复,故加吴茱萸、党参、麦冬等药物以温中补虚,调和脾胃。三诊时患者症状进一步好转,故去柴胡,继续温中补虚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