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年龄1岁10月,女性。发热82天,低热72天。主症为晨起体温37.4℃,午前出现面唇苍白、手脚欠温、皮肤粟起等恶寒表现,体温升至38℃,持续至次日黎明微汗而减。面色白、微黄,舌质淡红,淡黄稍厚苔,指纹青紫。体瘦,精神食欲欠佳,口渴不多饮,二便正常,有微汗。中医诊断为伤寒邪稽少阳,寒热如疟。
伤寒少阳寒热如疟指纹青紫
查看详情 →
患者高热反复,寒热往来,腰以上有汗而腰以下无汗,心烦欲呕,胁腹胀满,不思饮食,头晕神疲。舌苔白黄而腻,舌中心光剥,脉弦细数。辨证属伤寒邪犯少阳,结于胁下,西医诊断为胆道感染,纳入疟疾范畴。
伤寒少阳胆道感染寒热往来胁腹胀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7岁,男性。主诉为头晕目眩、痿软不适、食少微渴、小便微黄。病程二十七日。中医病名为伤寒少阳证,证型为邪在少阳。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,病程延误致邪气留连。望诊见舌苔薄白少津,闻诊声低微细弱,问诊见头晕目眩、食少微渴、小便黄,切诊见脉浮弦无力。
伤寒少阳邪气留连正气受损少阳脉证
查看详情 →
28岁女性,寒热往来,口苦咽干,不思饮食,经水中断,舌苔黄质少暗,脉弦,伤寒邪入少阳,热烦血室,热与血结。
伤寒少阳热与血结寒热往来口苦咽干
查看详情 →
女,43岁,盗汗一年余,夜间11时大汗淋漓,醒后汗止,寒热往来,两胁苦满,口苦,欲吐,舌苔薄黄,脉弦数,证属伤寒邪循少阳,传于半表半里,邪正交争,逼津于外而盗汗。
伤寒少阳寒热往来两胁苦满口苦欲吐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