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血瘀阻+心阳不振+心气不足

患者54岁,女性,主诉发作性胸部憋闷气短打嗝10年。中医诊断胸痹,证型心血瘀阻。面色暗红,舌暗红,苔薄白,脉弦涩。病程10年,病机为心血瘀阻,气血不畅,胸阳不振。
心血瘀阻心阳不振胸痹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9岁。主诉心悸10余年,伴胸闷、四肢关节肿痛、畏寒、面浮跗肿、小溲短少。中医病名心悸(心痹),证型为心阳不振、心脉瘀阻。病因病机为痹证日久,反复感邪,渐致心阳不振、心脉瘀阻。望诊见舌苔薄白;闻诊未提及;问诊见心悸阵作、怔忡不安、胸闷、四肢关节肿痛、畏寒、面浮跗肿、小溲短少;切诊见脉弦细而促结。
心阳不振心气不足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维性颤动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7岁,男性。主要症状为顽固性心律失常,呈室性早搏、二联或三联律,病程3年。中医诊断为心悸,证属阳虚心气不足为本,气血瘀滞为标。舌红、苔白腻,脉沉细、结或代。二诊时舌澹紫、苔白,脉沉迟。症状包括胸闷、心悸、头晕、肢倦、手足不温、少寐。
阳虚心气不足心律失常气血瘀滞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6岁,男性。主诉心悸、胸闷反复发作3年余。中医病名冠心病,证型心气不足、血脉瘀阻,病因病机为心气不足、心肾阳虚。望诊舌质澹,苔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未提及。切诊脉象迟缓结代。
心气不足心悸心肾阳虚血脉瘀阻
查看详情 →
女,52岁,心悸、胸闷、气短、肢肿,病程未提及。中医病名:水肿。证型:心阳不振,痰瘀交阻,气机受阻。舌紫、苔白,脉沉细结代。唇绀,胸闷喘促,咳白色泡沫样痰,面浮肢肿,尿少,腹鸣便溏,完谷不化。
心阳不振心气不足心血瘀阻水肿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5岁,女性,主诉反复胸闷半年,再发加重1周。症状包括胸闷气短、心前区发作性痛感、面色苍白、四肢不温、心悸汗出、倦怠乏力、神疲懒言。舌质澹,苔薄白,脉细涩而结。中医诊断为心气不足,心血瘀阻证。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虚,心气不足,心血瘀阻,肾虚不能鼓动心阳。
心气不足心血瘀阻心阳不振胸痹
查看详情 →
女,40岁,心悸、胸闷1个月,加重1周,形寒怕冷,手足欠温,夜寐欠安,喜太息,神倦无力,口唇青紫。舌质黯紫有瘀斑,苔薄白,脉细涩。中医诊断:心悸,证属心阳不振,脉络瘀阻,心神失养。舌黯紫,脉细涩,胸阳痹阻,心血瘀阻,心神失养。
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心悸心神失养
查看详情 →
54岁男性,阵发性胸闷、憋气,劳累及上楼时加重,伴剧烈疼痛,曾诊断为冠心病,病程约一年,体胖,面色红润,舌苔薄白,脉沉细涩,心气虚弱,血瘀痰浊阻闭经络
心阳不振冠心病心气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5岁,女性。主诉间断性心前区疼痛6年余,劳累或情绪激动诱发。现症见心前区疼痛,心悸气短,心烦易怒,惊惕不安,眠差多汗。舌质红暗,苔薄白,脉结代。诊断为胸痹,证属心阳不振,心气不足,血脉不畅,心神失养。心电图示ST段下移及T波浅倒。
心阳不振心气不足心血瘀阻冠心病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