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医案
基本信息
- 患者姓名:张XX
- 性别:男
- 年龄:62岁
- 初次就诊日期:2018年2月23日
主诉
患者主诉心情抑郁2年,无诱因出现心情抑郁,悲伤欲哭,易怒,胸闷气短,双下肢凉,口干耳鸣,眠差,纳可,二便可。
既往史
- 脑梗死病史:2年
体征
- 舌象:舌淡暗
- 苔象:苔白腻
- 脉象:脉弦滑
辅助检查
- Zung抑郁自评量表(SDS):结果0.5625,轻度抑郁状态
中医诊断
- 诊断:郁病
- 辩证:肝郁气结,痰瘀阻络证
西医诊断
- 诊断:中风后抑郁状态
初次处方
- 药物:抑郁方加黄连10g,神曲15g,茯神15g,佛手15g,枳壳15g,香橼15g,蝉蜕10g,朱砂0.5g(冲服)
- 煎服方法:上方7付水煎取汁300mL,150mL日两次口服
- 饮食禁忌:忌辛辣、油腻、生冷食物,忌饮浓茶、咖啡
复诊信息
- 复诊日期:2018年3月2日
- 患者自述:心情抑郁稍好,仍足凉
- 舌象:舌淡暗,尖红
- 苔象:苔白腻
- 脉象:脉弦滑
复诊处方
- 药物:上方加桃仁10g,红花10g,淡竹叶10g,川木通6g,巴戟天10g
- 煎服方法:继投14付以善其后
- 饮食禁忌:同初次处方
按语
- 临床调查: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越为56.7%。中风后抑郁的发生与患者本身日常的生活能力、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,以及脑损伤的部位等因素相关,其发病离不开生物、社会和心理等多种因素。
- 赵教授观点:中风后,脑络受损,脑髓失养,神机受损,气血逆乱,精神失去主宰,而致情志抑郁,出现肝气郁结的表现;加之该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,损伤脾胃,痰浊内生,痰瘀阻滞经脉。
- 《杂病源流犀烛•诸郁源流》:诸郁,脏气病也;其源本于思虑过深,更兼脏气弱,故六郁之病生焉。提出脏器虚弱是郁病根本病机之一。
- 病机核心:思虑,脏器虚弱或气血失调是郁证发病的主要因素,病机核心为气机郁滞。
- 舌象分析:舌淡暗,尖红,苔白腻,脉弦滑,皆为肝郁气结,痰瘀阻络之像。
- 治疗原则:通过自拟抑郁方加减变化治疗,通过疏肝解郁行气,健脾化痰,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为主,辅以补肾阳清心火,祛邪扶正兼顾,以巩固疗效,临床收效显著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