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兴培医案
个人背景
在20世纪60年代初,对大学毕业生而言,“到边疆去”,“到农村去”,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”是响彻云天的豪迈口号。性格内敛但生性要强的李兴培不甘愿落于人后,决意去条件艰苦落后的边疆干一番事业。年轻的李兴培怀着一腔矢志建设边疆的情怀,惜别天府之国首府成都,在风雪交加、滴水成冰的隆冬之际抵达乌鲁木齐,开始新的征程。
工作环境
李兴培被分配到一个拥有500张病床的综合性省级中心医院——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医院(相当于总院)工作。综合医院中医不分科,面对各科不断送来的会诊单,会诊的多属病情危重的患者,好些病种根本未曾见过,又没有上级医师指导,令李兴培这个初出茅庐的医生颇感掣肘。
学习与成长
他思忖:医乃仁术,人命关天,岂仅有同情心而不学无术之人所能为之?于是横下一条心:学习!工作的责任感驱使他必须力争当个“全科医师”和“杂家”。他从微薄的工资中硬挤出钱来购买中西医药书籍,订阅全国绝大多数中医药杂志。沉重的工作担子,促使他必须视读书、学习为生活第一需要,他利用所有业余时间和节假日看书、做笔记。他还尽量挤时间去院内、外图书馆(包括后来出差内地),进行文献追踪,中午则请工作人员把自己反锁室内饿着肚子继续查摘。
成就与荣誉
工作不断取得成绩,发表论文越来越多,李兴培的辛劳获得了同事、同行和组织的肯定,荣誉接踵而至。但时而也拌和着些许不和谐音,他都能反躬自省,正确对待,认为人生苦短,当以事业为重,问心无愧,无须为闲言碎语陷入莫名之苦恼。为力戒浮躁和固步自封,1982年他将住处兼书房之陋室取名“自非斋”,藉以随时警示自己。
人生选择
光阴荏苒,来疆瞬逾五十载。1972年母校成都中医学院同该院商调李兴培回成都工作,但院领导苦留;1985年卫生部报中央批准在全国抽调15名副高以上中医师进京工作,他是商调对象之一;他也曾有机会应邀去美欧执业。但李兴培最终选择服从边疆事业需要,留下继续工作,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和大半生精力献给新疆——他可爱的第二故乡!
按语
李兴培医生矢志不移,甘于奉献,以实际行动践行了“到边疆去”的豪迈口号。他在艰苦的条件下,通过不懈努力,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,也为边疆的医疗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他的选择和坚持,体现了医者的仁心和对事业的执着。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