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气温阳,养心复脉治疗心阳不足夹瘀之喘证
患者信息
- 性别:男性
- 年龄:65岁
- 初诊日期:2008年11月28日
主诉
间发胸闷、气促半年,再发加重2周。
现病史
- 半年前:突发胸痛,外院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,经抗血小板溶栓治疗(未行PCI)后出院。
- 此后:经常胸闷、气短、乏力,活动受限。
- 近两周:气促明显,夜间经常憋醒,端坐位,咳嗽,纳食少,寐欠安,畏冷,易出汗。
- 舌象:舌质澹黯,舌体偏胖。
- 脉象:脉细。
- 体征:BP130/80mmHg,双肺呼吸音低,未闻及干湿啰音,心界略扩大,HR87bpm,律齐无杂音,双下肢不肿。
- 中医诊断:喘证。
- 中医辨证:心阳不足夹瘀。
- 西医诊断:冠心病心功能Ⅱ级。
中医治法
益气温阳,养心复脉。
代表方
- 初诊方:参附汤合人参养营汤加减。
- 药物:人参10g, 茯苓20g, 黄芪30g, 桂枝10g, 制附片6g, 玉竹15g, 五味子10g, 枣仁10g, 远志10g, 丹参15g, 当归10g, 菖蒲15g, 炙甘草5g。
- 剂量:7剂。
二诊
- 服药后:气促改善,活动量有增加,夜间未再憋醒,出汗减少,偶有轻度胸闷,眠欠安。
- 舌象:舌质黯澹,舌体偏胖,苔薄白。
- 脉象:脉沉细。
- 体征:BP120/60mmHg, HR80bpm, 律齐无杂音。
- 调整方:加柏子仁10g, 三七2g。
- 药物:人参10g, 茯苓20g, 黄芪30g, 桂枝10g, 制附片6g, 玉竹15g, 五味子10g, 枣仁10g, 远志10g, 丹参15g, 当归10g, 菖蒲15g, 柏子仁10g, 三七2g, 炙甘草5g。
- 剂量:7剂。
三诊
- 服药后:体力较前明显恢复,生活自理,活动量较前增加,无自觉不适,劳累后偶有气短。
- 舌象:舌质澹胖,苔薄白。
- 调整方:去附片继进7剂。
- 药物:人参10g, 茯苓20g, 黄芪30g, 桂枝10g, 玉竹15g, 五味子10g, 枣仁10g, 远志10g, 丹参15g, 当归10g, 菖蒲15g, 柏子仁10g, 三七2g, 炙甘草5g。
- 剂量:7剂。
按语
本例患者真心病后正气已伤,心气虚,心血不足,致胸闷,心悸,气短,出汗,夜为阴,心气不足致夜间病情加重。舌体胖为阳气虚之象,舌质黯为瘀象,故予益气温阳活血养心之剂,人参、黄芪益气,桂枝、附片温阳,五味子、柏子仁养心,丹参、当归、三七活血,菖蒲、远志行气祛瘀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