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案整理
病例4 杨某
一、病史
- 年龄:61岁
- 初诊日期:1955年12月19日
- 自幼性格刚强,早年用脑过度,生活不规律,精神过度紧张。
- 症状:多年来即患头痛、头晕,失眠,健忘,烦躁易怒,记忆力减退,时有焦虑多疑,有时精神错乱,不识亲疏,语无伦次。
- 今年2月始,失眠严重,有时彻夜不眠,烦躁易怒,敏感多疑等症明显加剧,有时出现幻听,意识不清,饮食减少,大便秘结。
- 医院诊断:躁狂抑郁型精神病(抑郁期)
二、检查
- 表情呆滞
- 舌质红,舌苔薄黄
- 脉象弦滑
三、辨证
- 痰火郁结,阻闭清窍
四、治法
- 清肝泻火,涤痰开窍
五、处方
-
第一诊
- 大黄 6g
- 枳实 9g
- 橘红 9g
- 胆南星 6g
- 代赭石 9g
- 当归 9g
- 芦荟 0.5g
- 澹豆豉 12g
- 栀子 9g
- 山药 15g
- 清半夏 9g
- 白龙齿 12g
- 炒酸枣仁 42g
- 钩藤 12g
- 灯心 1.5g
- 水煎2遍,分早晚2次温服
-
沉香 1.8g
-
琥珀 1.2g
-
共研细粉,分2次冲服
-
第二诊
- 石斛 9g
- 澹豆豉 12g
- 栀子 9g
- 香附 9g
- 神曲 12g
- 橘红 9g
- 天麻 9g
- 胆南星 5g
- 白龙骨 12g
- 菟丝子 12g
- 石菖蒲 9g
- 炒酸枣仁 12g
- 钩藤 12g
- 清半夏 6g
- 煎服法同前
-
沉香 1.8g
-
羚羊角 1.2g
-
牛黄 0.5g
-
琥珀 0.9g
-
共研细粉,分2次冲服
-
第三诊
- 石斛 9g
- 澹豆豉 12g
- 栀子 15g
- 香附 9g
- 神曲 12g
- 橘红 9g
- 清半夏 6g
- 胆南星 6g
- 白龙齿 12g
- 天麻 9g
- 菟丝子 12g
- 石菖蒲 9g
- 炒酸枣仁 42g
- 钩藤 12g
- 煎服法同前
-
沉香 1.8g
-
羚羊角 1.2g
-
牛黄 0.5g
-
琥珀 0.9g
-
共研细粉,分2次冲服
-
第四诊
- 石斛 9g
- 澹豆豉 15g
- 栀子 6g
- 香附 6g
- 神曲 12g
- 橘红 9g
- 清半夏 8g
- 胆南星 5g
- 白龙齿 12g
- 菟丝子 12g
- 海藻 12g
- 石菖蒲 9g
- 天麻 9g
- 珍珠母 15g
- 炒酸枣仁 45g
- 钩藤 12g
- 槐实 9g
- 煎服法同前
-
沉香 1.8g
-
羚羊角 0.9g
-
琥珀 0.9g
-
朱砂 0.3g
-
共为细粉,分2次冲服
-
第五诊
- 炒酸枣仁 45g
- 炒槐实 12g
- 菟丝子 8g
- 澹豆豉 12g
- 枸杞子 12g
- 橘络 12g
- 灯心 1.5g
- 钩藤 12g
- 煎服法同前
六、膏剂
- 药膏方
- 枸杞子 500g
- 酸枣仁(生炒各半)250g
- 覆盆子 150g
- 菟丝子 50g
- 生地 120g
- 千年健 120g
- 巴戟天 120g
- 山药 150g
- 炒槐实 120g
- 海藻 180g
- 陈皮 90g
- 清半夏 90g
- 澹豆豉 180g
- 栀子 60g
- 橘络 60g
- 石菖蒲 90g
- 远志 60g
- 天麻 120g
- 杜仲 180g
- 何首乌 150g
- 天门冬 150g
- 泽泻 120g
- 桂圆肉 180g
- 当归 90g
- 共捣为粗末,净水浸泡1天,用文火熬成浓汁,过滤去渣,再加蜂蜜500g、冰糖500g、阿胶200g溶化,以文火徐徐熬成流膏,装瓶
- 每次服一茶匙,每日服3次
七、随访
- 1958年7月21日
- 睡眠每天6小时,精神较好,头脑清晰,唯记忆力仍较差,食欲、二便如常,体重增加10多斤。
- 舌苔薄白,脉弦细
- 嘱药膏继服,并间断服用汤药
- 1976年夏
- 82岁高龄,身体健壮,20多年未再发病
八、按语
- 精神病,包括在中医学“癫狂”范畴中。
- 癫:《灵枢·癫狂》记有“癫疾始生,先不乐,头重痛,视举,目赤,甚作极,已而烦心……”。《证治准绳》记有“癫者,或狂或愚,或歌或笑,或悲或泣,如醉如痴,言语有头无尾,秽洁不知,积年累月不愈,俗呼心风,此志愿高而不遂所欲者多有之。”《临证指南》载有“癫……其候多静而常昏……由积忧积郁,病在心脾、包络,三阴蔽而不宣,故气郁则痰迷,神志为之溷淆”。癫证发病慢,病程长,虚多实少,多属心血亏虚,湿痰阻闭为患。治疗虚者可养血调气、镇心悦脾,实者则须开其壅塞,清痰泄火为法。
- 狂:《灵枢·癫狂》曰:“狂始发,少卧不饥,自高贤也,自辨智也,自尊贵也,善骂詈,日夜不休。”“狂,目妄见,耳妄闻,善呼者,少气之所生也。”“狂言,惊,善笑,好歌乐,妄行不休者,皆得之大恐。”“狂始生,先自悲也,喜忘,苦怒,善恐者,得之忧饥。”《证治准绳》则曰:“狂者,病之发时,狂刚瀑,骂詈不避亲疏,甚者登高而歌,弃衣而走,踰垣上屋,非力所能,或与人语所未尝见之事。”《临证指南》曰:“狂由大惊大怒,病在肝胆胃经,三阳并而上升,故火炽则痰涌,心窍为之闭塞。”狂证发病快,实多虚少。实者,宜凉肝泻胃法治之,虚者,宜壮水制火。
- 痫:《内经·癫狂》中虽有症状记载,并无痫之名称。如“癫疾始作,而引口啼喘悸……吐多沃沫……暴仆……”故张景岳认为“癫即痫也”。以后医家为将痫另立一门,为痫证。《临证指南》说:“痫则发作无时,卒然昏仆,筋脉瘈疭,口中作声,其候经时必止。”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,痫证主药指西医学的癫痫病,不属精神病范畴。
- 刘老治疗精神病,经验丰富,治愈病例不在少数。
- 心因性精神病:多在急剧的精神刺激情况下,导致大脑功能失调,迅速发生精神异常反应。患者有明显的精神创伤史,发病急,症状也较典型,与狂证相似。刘老认为,此系暴怒伤肝,气郁痰结,痰火上扰,蒙闭清窍所致,证属实火,治疗当泻火调气涤痰法,先祛其痰火,调其气机,继之,以凉肝豁痰,养心安神法而收效。
- 精神分裂症:多见于青年期,病因尚不明了。临床表现为精神活动障碍,例如情感、思维和行为方面紊乱及协调失常等,一般无意识障碍。初期并无智能缺损,而以思维与情感障碍为主,其特点为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,称为“联想散漫”,也可出现脱离现实环境的各种妄想和各种幻觉体验。探求病因,均有明显的精神创伤史,积忧积郁,郁久化热,阻闭神明,而发癫证,癫病日久,心血内亏,心神失养,证属虚实兼见,虚中夹实,故以攻补兼施,用理气涤痰、清肝解郁、滋阴养心安神等法治之而收效。
- 狂躁抑郁性精神病:以情感失调为主要症状,表现为时而躁狂性兴奋,时而抑郁沮丧,两者交替出现。治疗宜先清泻肝火,涤痰开窍,待痰火渐清,再配以滋养肝肾,养心安神,交通心肾之法,以攻固疗效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