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庆辛未春肝郁发黄医案
案例背景
嘉庆辛未春,患者出现眩晕症状,持续数月未愈,不出户。友人张汝功兄前来告知,洪梅翁病情严重,描述其症状为少腹痛、呕吐。医者认为是寒凝厥阴,投以煖肝煎,但症状未见好转,反而加重。后又认为是肾气上冲,使用理阴煎合六君子汤,每剂均用人参,但症状愈发严重。患者脘痞畏食,昼夜呻吟,面色发黄,医者认为体亏病重,补之不应,担心其虚脱,全家忧心忡忡。有人指为疸症,欲用茵陈蒿汤治疗。
求诊经过
张汝功兄邀请患者前往诊病。患者起初推辞,但汝兄坚持,于是前往诊病。患者诊断后笑言:“病无大碍,只需数剂药即可。”方用加味逍遥散,加郁金、陈皮、谷芽、兰叶(佩兰,化湿健胃、止呕)。
证治评析
患者少腹疼痛,厥阴经循行部位,常因肝郁不舒,气机遏抑所致。清代医家林佩琴说:“肝性升散,不受遏郁。”如遏郁过甚,则上逆冲胃而为呕吐。前医误认为寒凝厥阴,投以煖肝煎而使病情增剧,确属药不中病。经云:“诸逆冲上,皆属于火”,寒凝厥阴之诊,似失所据。在病情增剧之后,又谓肾气上冲,改投理阴煎合六君汤,踌躇于肝肾之间而无定见。甚至“脘痞畏食”反用人参, “面目色黄”,遽认为疸症。其实证属郁属火,反谓虚谓寒,焉能不使病人“痛呕益甚”“昼夜呻吟”哉!
程氏认为“此非虚证”,原由肝郁, “食不得入,是有火也”。 “更因温补太过,木郁火张,面目色黄,盖由此起” “非疸症也。”于是根据《医贯》所说:“逍遥一方,治木郁而诸郁皆解”之意,使用加味逍遥散为治,以疏肝和胃,加郁金、陈皮、谷芽、兰叶(佩兰,化湿健胃、止呕)意在加强开郁健脾作用。由于切合“木郁达之”之旨,故应手奏效。
按语
此医案反映了肝郁发黄的治疗过程,强调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。程氏通过加味逍遥散,疏肝和胃,最终使患者病情好转。此医案对后世治疗类似病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