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琪医案 - 风水相搏肺气郁,温肺化气水道通
患者信息
- 姓名:赵某
- 性别:女
- 年龄:28岁
- 初诊日期:1984年5月6日
主诉
反复浮肿1年余。
病史
- 西医诊断:肾病综合征
- 中医辨证:肺肾阳虚,肺失通调,肾失开合
初诊
- 症状:
- 周身浮肿,头面颈部较甚
- 尿少,24小时尿量300ml左右
- 面色苍白无华
- 形寒肢冷
- 全身酸痛
- 检查:
- 尿蛋白(+++)
- 颗粒管型1~2个/HP
- 血浆总蛋白42g/L, 白蛋白23g/L
- 血胆固醇10.1mmol/L
- 脉象:沉
- 舌象:润苔滑
- 方剂:麻辛附子桂甘姜枣汤
- 药物:
- 麻黄15g
- 附子15g
- 细辛5g
- 桂枝15g
- 甘草10g
- 生姜15g
- 益母草50g
- 川椒15g
- 红枣3枚
- 药物:
- 剂量:3剂,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
二诊
- 日期:1984年5月9日
- 症状:
- 服药3剂后,尿量增多,24小时尿量约1500ml
- 方剂:麻辛附子桂甘姜枣汤
- 药物:
- 麻黄15g
- 附子15g
- 细辛5g
- 桂枝15g
- 甘草10g
- 生姜15g
- 益母草50g
- 川椒15g
- 红枣3枚
- 药物:
- 剂量:5剂,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
三诊
- 日期:1984年5月14日
- 症状:
- 继服5剂后,水肿全消
- 形寒肢冷减轻
- 全身酸痛消失
- 尿蛋白(++)
- 颗粒管型(-)
- 仍觉全身乏力,腹胀纳呆,腰酸腰痛
- 脉象:沉缓
- 方剂:自拟方
- 药物:
- 生黄芪30g
- 白术20g
- 茯苓20g
- 泽泻15g
- 猪苓15g
- 紫苏15g
- 砂仁10g
- 槟榔15g
- 腹皮15g
- 木香7g
- 木瓜15g
- 药物:
- 剂量:30剂,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
四诊
- 日期:1984年6月14日
- 症状:
- 连服上方30余剂后,尿蛋白(±)
- 血浆总蛋白6g/L, 白蛋白34g/L
- 疗效:患者痊愈,出院后继用益气健脾补肾法调理
- 随访:至今已8年一直未复发,疗效巩固
按语
- 诠解:
- 上病辨证为肺气不宣,水湿不得下行而溢于肌表,形成风水之证。
- 风水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,或综合征发病时,临床多以水肿为主要症状,水肿常从头面部开始,至周身浮肿,伴有咳嗽、喘息、畏寒、周身肢节酸痛等肺卫之证,然此类患者临床常伴有面色皖白、小便不利等肾阳虚,开阖失司,水气内停之证。
- 治疗当以宣肺清热、温肾利水法,方用《金匮要略》麻辛附子桂甘姜枣汤加味。
- 方中以麻黄、细辛、生姜辛温宣肺为主,因多夹有热邪故用石膏以清热;桂枝、苍术、大枣温脾除湿;附子温肾助阳为辅,诸药配合,水湿除而愈。
- 如高度水肿不得卧时,可于方中加入葶苈子、冬瓜皮、西瓜皮等以助其利水之功效;如水肿经治缓解而又遇感染,伴有扁桃体肿大充血,水肿加重者,为邪热侵肺,宜加入麦门冬、黄芩、山豆根、知母等清咽利肺之品。
- 水肿的治疗宜从肺脾肾入手,辨证必须抓住以何脏为主、何脏为辅,用药方能分清主次。风水水湿不得下行,关键在肺,也与脾肾有关,故本方是以治肺为主,脾肾为辅,宣肺利水为首选,温脾肾辅之,相辅相成,故能取效。
- 此类肾炎水肿,或肾病综合征,水肿与蛋白尿往往有关联,随着水肿之消退,蛋白尿亦逐渐减轻,甚至消失,由于“蛋白质”属于中医“精气”“精微”一类物质,本方温阳宣肺以调整肺脾肾之功能,随着水液代谢的正常恢复,藏精摄精之功能亦随之好转直至恢复,此从中医整体辨证论治出发,异于西药单纯利尿之作用。
- 当然,亦有水肿消退后而蛋白尿不消者,尚不能绝对化。初诊时寒象明显,故未用性寒之石膏,加入温中燥湿之川椒以加强利水之功;肾病综合征多伴有血瘀,易水瘀互阻,水更难去,故加入活血化瘀、利水消肿之益母草;服药后肿消尿多,尿蛋白亦随之减少,阳虚之症减轻,而出现全身乏力,腹胀纳呆,腰酸腰痛,脉沉缓等脾肾气虚之象,气虚水湿不运,可加重湿邪,湿邪困脾又可加重气虚,气虚和湿邪均可进一步加重气滞水停,故改用益气健脾利湿法,并酌加行气利水之品,如槟榔、大腹皮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