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热蕴结陈某医案
基本信息
- 患者:陈某
- 性别:男
- 年龄:22岁
- 初诊日期:1977年3月8日
初诊情况
1. 病史
- 起病时间:一月前
- 主要症状:高热,达40℃,尿频尿急
- 西医诊断:发热待查,伤寒?
- 治疗情况:上感、尿路感染处理,用大量抗生素等
- 检查结果:血象白细胞增多,尿检有红、白细胞,胸透、小便培养均阴性
2. 临床表现
- 发热:昼凉暮重,可达38℃以上
- 汗出:不彻
- 胃纳:较差
- 小溲:短数
- 大便:不通
- 舌象:红苔白厚腻
- 脉象:濡数
3. 诊断
- 证型:里有湿热蕴结,外有表邪未清
4. 治法
- 取法:辛开苦泄,佐以渗利
5. 处方
- 药物:
- 清水豆卷 12克
- 佩兰 9克
- 生茅术 9克
- 川朴 3克
- 黑山栀 9克
- 条芩 4.5克
- 活芦根 30克
- 赤苓 9克
- 猪苓 9克
- 泽泻 9克
- 鸡苏散 12克(包)
- 甘露消毒丹 12克(包)
6. 用药天数
- 4剂
二诊情况
1. 临床表现
- 汗出:较多
- 热度:初退
- 小溲:通赤
- 大便:闭7天
- 舌象:薄而黄腻
- 脉象:濡细带数
2. 诊断
- 证型:表邪已清,湿热亦松
3. 治法
- 取法:清利兼予通便
4. 处方
- 药物:
- 佩兰 9克
- 生茅术 9克
- 赤苓 9克
- 猪苓 9克
- 泽泻 9克
- 鸡苏散 12克(包)
- 陈皮 3克
- 藿香 9克
- 甘露消毒丹 12克(包)
- 更衣丸 3克(吞)
5. 用药天数
- 2剂
三诊情况
1. 临床表现
- 大便:下二次,先硬后软
- 发热:退4天
- 小溲:通长
- 胃气:渐苏
- 舌象:薄腻
- 脉象:濡带数
2. 诊断
- 证型:清利余湿
3. 治法
- 取法:清利余湿
4. 处方
- 药物:
- 陈皮 3克
- 薏仁 12克
- 赤苓 9克
- 炒谷芽 9克
- 川朴 2.4克
- 连翘 9克
- 通草 3克
- 青蒿 9克
- 甘露消毒丹 12克(包)
5. 用药天数
- 4剂
疗效
- 服后:湿化热清,纳动便调,形神安和
- 舌苔:洁
- 脉象:净
调理方药
- 后续治疗:调理方药以善其后
按语
- 本例:变局湿温(时非长夏,病似湿温)
- 症势:较剧,发热持续近月不退
- 见症:湿热里结,表邪未尽
- 初诊:轻宣疏解,清热利湿
- 二诊:续化湿热,并通大便
- 用药要点:芳化、苦泄、澹渗的综合运用,尤重轻清疏泄
- 药物选择:豆卷、佩兰、芦根、黑栀、鸡苏散等物;甘露消毒丹善化浊解毒
- 疗效:近月久热,三日即退,续以清理,十日而安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