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某医案
基本信息
- 患者姓名:余某
- 性别:男
- 年龄:40岁
- 籍贯:湖南茶陵
- 就诊医院: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
- 住院号:00981
- 初诊日期:1981年10月31日
初诊情况
1. 主诉
- 神倦、纳差、厌油
- 肝区胀痛
- 身目发黄
- 尿色如浓茶
2. 体征
- 舌质红,苔黄腻
- 脉弦滑
3. 西医诊断
- 慢性重症肝炎
4. 中医诊断
- 肝瘟(急黄)
- 辨证:湿热内蕴
5. 治法
- 清热解毒,利湿退黄
6. 主方
- 甘露消毒饮加减
- 处方:
- 藿香 10g
- 石菖蒲 10g
- 绵茵陈 30g
- 滑石 15g
- 木通 10g
- 土茯苓 20g
- 半枝莲 15g
- 白蔻仁 5g
- 山栀子 10g
- 田基黄 15g
- 板蓝根 15g
- 甘草 5g
二诊情况
1. 日期
- 1981年11月5日
2. 病情变化
- 精神、纳食渐佳
- 黄疸减退
3. 复查结果
- 转氨酶 43U/L
- 黄疸指数 55U
- 麝浊 20U
- 锌浊 17U
4. 治疗
- 前方获效,守方治疗
三诊情况
1. 日期
- 1981年11月30日
2. 病情变化
- 精神、纳食均可
- 每餐进食2~3两
- 胁痛轻微
- 腹胀
- 大便稀,日行1~2次
3. 体征
- 舌质澹红,边有齿痕
- 脉细微
4. 辨证
- 热毒已清,肝郁脾虚之候未除
5. 治法
- 疏肝行气、健脾利湿
6. 主方
- 柴芍六君汤加味
四诊情况
1. 日期
- 1981年12月13日
2. 病情变化
- 症状消失
- 精神、纳食恢复正常
3. 复查结果
- 肝功能正常
4. 日期
- 1981年12月21日
- 痊愈出院
- 住院55天
按语
- 中医无“重症肝炎”病名,但类似本病的记载屡见不鲜。
- 《诸病源候论》:“脾胃有热,谷气郁蒸,因为热毒所加,故卒然发黄,心满气喘,命在顷刻,故为急黄也。”
- 《医宗金鉴》:“天行疫疠发黄,名曰瘟黄,死人最暴也,盖是急黄耳。”
- 由此可知重症肝炎属中医“急黄”、“瘟黄”范畴。
- 乃湿热毒盛,弥漫三焦,侵犯脾胃,损伤肝胆,致胆汁排泄不循常道,浸渍于全身肌肤。
- 因本症起病急骤,病情险恶,变化极快,属黄疸中之重症,与一般黄疸不同,应按温病辨证施治。
- 甘露消毒饮乃是叶天士之方,王孟英推崇为“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”。
- 本方具有清热解毒,化浊利湿之功。
- 方中白豆蔻、石菖蒲芳香化湿,宣开气机,使湿从上焦而解;茵陈、滑石清热利湿退黄,使热从下焦而除;治疗本证,常去射干、土贝母、薄荷等清咽化痰之品,加板蓝根、白花蛇舌草、半枝莲、生大黄、枳壳等药,加强清热解毒作用,以达邪去正安之目的。
- 以上病案1~病案4均使用甘露消毒丹后疗效颇佳。
- 病情好转,黄疸渐退,精神、纳食转佳,则宜按脏腑辨证,从滋补肝肾或调理脾胃着手。
- 因本病病因为湿热瘟毒之邪,最易消耗人的肝肾之阴和损伤人的脾胃之阳,故病情好转进入恢复期时,多见头晕疲乏,纳差腹胀,便溏,舌质澹白或白腻,脉细弱,为脾气虚弱,治宜益气健脾,疏肝和胃,可选用柴芍六君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