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医案整理

基本信息

  • 患者姓名:郑某
  • 性别:女
  • 年龄:65岁
  • 初诊日期:2007年4月2日

初诊情况

1. 主诉

  • 口渴多饮反复4年,加重伴头晕3个月
  • 西医确诊为“2型糖尿病”

2. 现症

  • 晨起头晕明显
  • 疲倦,手脚乏力
  • 口渴多饮
  • 夜尿每晚2次
  • 舌质略黯红苔薄白
  • 脉细弦
  • 血压150/70mmHg
  • 空腹血糖6.7mmol/L

3. 辨证分析

  • 气阴两虚,阴液亏损,津不上承,故口渴多饮
  • 肝肾亏虚,清空失养,故头晕
  • 脾虚气弱,中气不足,故感疲倦,四肢乏力
  • 肾气亏虚,摄纳无权故夜尿增多
  • 舌质略黯红苔薄白,脉细弦为气阴两虚之象

4. 中医诊断

  • 消渴伴眩晕(气阴两虚,肝肾不足)

5. 治法

  • 补中益气,滋养肝肾

6. 处方

  • 白参10g, 黄芪30g, 天麻10g, 当归10g, 丹参15g, 生地黄20g, 柴胡10g, 炒白芍15g, 枳壳10g, 陈皮10g, 茯苓15g, 山茱萸15g, 枸杞子15g, 甘草5g
  • 15剂,每日1剂

二诊情况

1. 主诉

  • 口渴、尿多症状不明显
  • 觉疲倦,有饥饿感
  • 脚趾麻木,脚软乏力
  • 胸闷,有时心悸
  • 腰痛
  • 舌质边略红黯苔白
  • 脉细弦
  • 血压120/60mmHg
  • 空腹血糖7.2mmol/L

2. 辨证分析

  • 气阴两虚,络脉瘀滞

3. 中医诊断

  • 消渴并发脚麻

4. 治法

  • 益气养阴,活血通络

5. 处方

  • 白参10g, 生黄芪30g, 当归10g, 丹参20g, 赤芍15g, 生地黄20g, 炒酸枣仁15g, 杜仲15g, 枸杞子15g, 天花粉15g, 全蝎3g, 黄连3g, 三七粉5g, 瓜蒌皮15g, 鸡血藤20g, 红花6g, 甘草5g
  • 14剂,每日1剂

三诊情况

1. 主诉

  • 服药后腰痛减轻,睡眠好转
  • 仍感疲倦,脚趾尖麻木
  • 胸闷,口不渴
  • 舌质边红黯苔白
  • 脉细
  • 血压120/60mmHg
  • 空腹血糖6.4mmol/L

2. 辨证分析

  • 继续气阴两虚,络脉瘀滞

3. 治法

  • 继续益气养阴,活血通络

4. 处方

  • 原方加入川牛膝15g、葛根25g活血通络
  • 14剂,每日1剂

四诊情况

1. 主诉

  • 腰痛、脚趾尖麻木较前明显减轻
  • 疲倦、胸闷好转
  • 睡眠尚可
  • 口不渴
  • 舌质边尖黯红苔薄
  • 脉细缓
  • 血压120/70mmHg
  • 空腹血糖6.2mmol/L

2. 治法

  • 继续益气养阴,活血通络

3. 处方

  • 原方14剂,每日1剂

按语

  • 该患者2007年4月初诊时以口渴多饮、头晕乏力等为主症,辨证为气阴两虚,肝肾亏虚。治疗以补中益气,滋养肝肾为法,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。
  • 至9月再次就诊时,患者诉服中药后口渴多饮,头晕乏力等症明显好转。此次以疲倦,脚趾麻木,脚软乏力,有饥饿感,胸闷,有时心悸,腰痛为主,辨证为气阴两虚,络脉瘀滞。这说明消渴日久,耗气伤精,经络虚涩,脉络失养,易生变证。
  • 二诊改治法为益气养阴,活血通络。处方药用黄芪、人参补气;生地黄、天花粉养阴生津;黄连清胃泻热;当归、鸡血藤养血活血;全蝎、三七、赤芍、红花活血通络;丹参、瓜蒌皮、酸枣仁活血宽胸,养心定悸;杜仲、枸杞子补益肝肾;甘草调和诸药。
  • 三诊时患者腰痛减轻,仍感疲倦,脚趾尖麻木,胸闷。继用原方加川牛膝、葛根活血通络。
  • 四诊时脚趾尖麻木较前明显减轻,诸症好转。再服14剂巩固疗效。
  • 该患者从4月初诊到9月再次就诊,前后主诉、辨证不同,治法、处方也就有明显的区别。本案的前后诊治过程反应了糖尿病是一个复杂疾病,临床一定要根据患者主诉和症状,辨清其本症与并发症,治疗才能有的放矢,方药对证,疗效明显。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