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渴医案

患者信息

  • 姓名:陈某
  • 年龄:46岁

病史

  • 初发病情:始患伤寒未瘥,旋又伤食吐泻,自恃体健,未曾医治。
  • 治疗过程
    • 服葛根桂枝汤加神曲、楂肉之类,表虽解而吐泻未已。
    • 用不换金正气散温中止呕,宽胀消食,吐泻得止。
    • 转口渴尿多,次数频仍,改进人参白虎汤、甘露饮、六味地黄汤等,半月无进步。
    • 进展:渐次面削肌瘦,神疲纳少,偃卧床第,不能起行。

临床表现

  • 体征:患者枯瘦脱形,目炯炯有神光,面唇无华,舌胖润白,脉微无力。
  • 症状:渴尿无次,已至饮一尿一,小便清长,尿上层无油脂。

诊断分析

  • 病因:病始由伤寒吐泻而起,营卫已损,阴液复亏,吐泻伤脾,中焦失运,循至肺气不能下降,制约关门;肾火不能上升,蒸发津液,阴阳阻隔,上下失交,故消渴之证成矣。
  • 治疗原则:前医认为内热津干,迭用凉润,此治标不知治本也。本则脾肺肾三脏也,因脾喜燥而恶湿,肺恶冷而喜降,肾得温而水升,气化得全,斯则无病。今三脏失职,水津不上输而唯下泄,其主要关键,乃不在肺之宣、肾之蒸,实则脾失升降,不能制水也。
  • 病情转化:本证虽先属湿热,但因病已日久,正气惭衰,内脏不足,又一变而为虚寒,此病情阴阳转化之常规,不足异者,古人于此已有精切之论述。

按语

  • 医案原文:陈修园曰:“水不自生,一由气化,黄芪六一汤取气化为水之义也;崔氏肾气丸取火能致水之义也;七味白术散方中有藿香之辛燥,而《金匮翼》谓其能大生津液;理中汤方中有干姜之辛热,而侣山堂谓其能上升水液,若以滋润甘寒为生津养液之源而速其死也。”由此可知气化传变与药宜温不宜凉之精义。本证如宜凉而不宜温,何以服白虎汤、甘露饮等而病至剧变,其误显然。今据前说用理中汤温脾止泻,证以程郊倩理论,其谓:“参、术、炙甘草所以固中州,干姜守中,必假之釜焰而腾阳气,是以谷入于阴,长气于阳,上输华盖,下摄州都,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矣,此理中之旨也。”此因中焦之运,而使上下升降得宜,肺布津液,肾司蒸发,何至上渴下消,陈修园执中央运四旁之说,亦即理中之旨也,于是书与理中汤:

治疗方案

解锁完整医案

详细的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