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萃贤医案 - 桡骨远端骨折屈曲型(史密斯骨折反餐叉样形)
患者信息
- 姓名:张某某
- 性别:男
- 年龄:20岁
- 初诊日期:1975年5月2日
病史
患者晚上骑快车,不慎撞倒,手背触地导致左腕受伤。
检查
- 症状:左手腕肿痛畸形,以握拳为主。
- 影像学检查:经X线片检查,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(屈曲型)。
- 体征:局部肿胀,压痛,腕部变宽下垂,功能障碍,反“餐叉样”畸形。
诊断
- 诊断:桡骨远端骨折(屈曲型)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。
处理
手法复位
- 复位步骤:
- 患者正坐,将患肢屈肘90°。
- 前臂中立位,一助手握肘部,一助手握腕部对抗拔伸3~4分钟以恢复桡骨长度。
- 术者先推挤桡偏,即一手虎口部放在骨折远端桡侧,用力向尺侧推挤,一手虎口部放在骨折近端尺侧,用力向桡侧推挤,桡偏即可矫正。
- 然后两手拇指由掌侧顶住桡骨远端,向背侧按压,在此同时远端的助手立即将腕关节背伸、尺偏,骨折便可复位。
- 固定方法:
- 整复后在维持牵引下,放置掌侧方垫于远端,然后放置背侧方垫于近端,贴敷胶布,用4块木板固定。
- 掌侧板超腕关节,背侧板不超腕关节,尺侧板超腕关节,桡侧板与尺骨茎突相平。
- 固定在腕关节背屈、桡偏的位置,用三条布带捆扎,屈肘前臂中立位,腕颈带悬吊。
- 固定后,拍照X线片检查对位情况。固定时间4~5周为宜。
药物治疗及练功活动
- 复查情况:患者于6月5日来门诊复查,对位良好,腕部加用合骨垫固定。
- 后续治疗:4周后拍片复查骨折无移位,断端骨痂生长良好,5周后除去外固定,用骨科洗药热敷,每周来门诊2次施以轻度按摩法。
- 功能恢复:8周后腕部功能恢复正常,10周后临床痊愈。
诠解
- 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:临床较少见,损伤时的体位与伸直型骨折相反,当患者跌倒时腕掌屈位,手背着地所致。传达暴力作用于桡骨下端而造成骨折。骨折平面与伸直型骨折相同,但移位方向相反,骨折远端向桡侧和掌侧移位。中医伤科称为“反餐叉样”骨折。西医称为“史密斯”骨折。
- 注意事项:复位后不易维持其整复的位置,断端易向远端掌移,应及时复查,调整夹板松紧度,注意做伸手握拳活动,切忌做旋转活动。其他与伸直型骨折同。无移位骨折或不完全骨折不需要整复,仅用掌、背两侧夹板固定2
3周即可;有移位骨折则必须根据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。陈旧性骨折仅向掌侧成角,而无桡偏或重迭移位者,时间虽已达34周,仍可按新鲜骨折处理对待。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者,如骨折愈合尚未牢固,可行闭合折骨术治疗,然后按新鲜骨折处理、固定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