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胸痹、心痛辨治思路
1. 胸痹、心痛的西医对应
中医所说的胸痹、心痛,常指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。
2. 《内经》及《金匮要略》的论述
2.1 《内经》的论述
- 《举痛论》:心痹者,脉不通。明确了胸痹的基本病理变化。
- 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:胸痹的发生和发展与心及肺、肾的功能失常和寒凝、血瘀、气滞等有关。
2.2 《金匮要略》的论述
- 病因病机:已把本病称为胸痹,且把病因病机归纳为“阳微阴弦”,即上焦阳气不足,下焦阴寒内盛。
- 辨证论治:认为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,治疗上制定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等九个方剂,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点。
3. 林老的临证辨治思路
林老认为,《内经》及《金匮要略》的这些论述,对于今天辨治胸痹有重要的意义。在临证辨治时林老常借鉴《内经》、《金匮要略》的理论,以心为主,从心、肺、脾、肾着手,调理脏腑气机,重视血瘀、寒凝、气滞、痰湿等病邪对该病的影响,临证时常从以下几方面辨证论治。
4. 按语
- 总结:林老的辨治思路强调了脏腑功能失常和寒凝、血瘀、气滞等因素在胸痹、心痛中的重要作用,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