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医案整理
患者信息
- 姓名:崔某
- 性别:男
- 年龄:21岁
- 职业:工人
- 民族:汉族
主诉
腹泻,偶便脓血,日大便3~7次,已有二年,至今未愈。
病史
- 起病时间:二年前
- 主要症状:腹痛、腹泻
- 伴随症状:腹痛时腰难伸直
- 治疗情况:曾服用痢特灵等药物,效果不佳
体征
- 精神状态:尚好
- 脉象:弦微数
- 舌象:质紫黯,苔白
辅助检查
- 大便检验:粘液便伴少量血液,红细胞(++), 白细胞(++),阿米巴原虫极少
诊断
- 西医诊断:阿米巴痢疾
- 中医诊断:湿热蕴结肠道
按语
- 病因分析:阿米巴痢疾由阿米巴原虫感染所致,传播方式由口而入。常见原因为污染的双手、苍蝇、蟑螂等携带的包囊污染了食物、瓜果等,被吃入的包囊经胃入小肠,在小肠下部,借助胰蛋白酶的作用去除包囊,滋养体即被释放出,并随肠蠕动推入大肠,分裂为四个小滋养体,居住于大肠内,并乘机侵入肠壁组织,转变为大滋养体,继而大量繁殖,吞噬红细胞和组织细胞,破坏宿主组织,造成肠壁损害而发病。
- 注意事项:阿米巴原虫的致病性依赖于某些细菌的共生作用。细菌可提供适于阿米巴增值的某些理化条件,并削弱宿主全身或局部抵抗力,为阿米巴入侵创造条件。肠道的理化特性、菌群状态、粘液分泌和蠕动功能,均影响宿主的防卫功能,肠粘膜损伤有利于阿米巴侵袭,合并真菌、弓形虫等寄生虫感染时,肠道上皮细胞损害加重。动物实验表明,肠道无菌状态下不发生侵袭性肠病,蛋白质不足,碳水化合物或铁摄取充足,服用抗生素、细胞毒性药物、糖皮质类固醇可致易感性增高。因此不可滥用药物,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消灭苍蝇、蟑螂,讲究饮水和饮食卫生,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