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文垣治下消案

案例简介

  • 患者:书办,年过五十
  • 症状:下消,一日夜小便二十余度,清白而长,味甜,少顷凝结如脂,色有油光
  • 病程:治疗半年无效
  • 其他症状:腰膝以下软弱,载身不起,饮食减半,神色大瘁
  • 脉象:六部无力

医案原文

经云:脉至而促,按之不鼓,诸阳皆然。 法当温补下焦,以熟地黄六两为君,鹿角霜、山茱萸肉各四两,桑螵蛸、鹿角胶、人参、白茯苓、枸杞子、远志、菟丝子、山药各三两为臣,益智仁一两为佐,大附子、桂心各七钱为使,炼蜜为丸梧桐子大,每早晚澹盐汤送下七八十丸,不终剂而愈。

按语

  • 疑问:凡消者皆热症也,今以温补成功,何故?
  • 解答:病由下元不足,无气升腾于上,故渴而多饮,以饮多小便亦多也。今大补下元,使阳气充盛,熏蒸于上,口自不干,譬之釜虽有水,必釜底有火,盖润而不干也。

评按

  • 历代医家:对消渴辨治论述宏富,温清补消,靡不赅备。
  • 清代影响:受温病学说影响,医者多偏重于阴虚液涸、火热炽盛之说,使滋阴清热,几成治消渴惟一正治大法。
  • 临床实际:消渴虽以阴虚为多见,阳虚者亦不乏其例。
  • 脉证分析:口渴多饮,却无舌红少津等阴虚燥热之证,反多小便清白而长、腰膝软弱、脉象无力等阳衰诸症。
  • 病机分析:肾中阳气亏虚,开阖失司,固摄无权,水谷精微直趋下泄,则尿多味甘,或溷浊如膏。肾阳虚微,命门火衰,不能蒸腾水气输布津液,在上引起燥渴,在下则出现尿意频繁,小便清长,朝夕不断。久病之后,脾肾阳气俱亏,出现体弱神悴,腰膝酸软,饮食减少,脉象无力。

治疗方案

解锁完整医案

详细的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