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某某医案

基本信息

  • 性别:女性
  • 年龄:61岁
  • 入院日期:2018年5月4日
  • 主诉:胃脘部疼痛2年余,加重10天

现病史

患者2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疼痛,伴有嗳气吞酸,无恶心呕吐,就诊于海南省昌江县海钢医院,诊断为“慢性胃炎”。予兰索拉唑片口服后症状稍有改善,病情反复发作。10天前患者再次出现胃脘部疼痛,疼痛剧烈难忍,伴嗳气反酸、左后背放射痛,无恶心呕吐,当时就诊于武警海南省总队医院,查上腹部CT示:①胰头增大,密度不均,周围界限欠清,肠系膜淋巴结大,胰头占位待排,建议进一步检查。②肝S1段低密度灶,肝囊肿可能大,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。患者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,就诊于我院门诊,查血清钾2.67mmol/L,上腹部CT增强示:①肝尾状叶S1段低密度灶,囊肿可能性大,建议复查。②胃窦及十二指肠区不规则强化,建议胃镜检查。胃镜检查示:①反流性食管炎A级。②慢性浅表性胃炎。③球降交界处隆起肿物性质待查。门诊拟:①慢性胃炎,②反流性食管炎,收入我老年病科。 入院症见:精神疲倦,胃脘部疼痛,伴左后背部放射痛,反酸、嗳气,无腹泻,无恶心呕吐,无胸闷痛、心慌,纳眠欠佳,小便调,大便干。近2年体重减轻约5kg。

既往史

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,长期口服氨氯地平分散片控制血压,自述血压控制尚可。

查体

  • 体温:36.6℃
  • 心率:67次/分
  • 呼吸:20次/分
  • 血压:182/90mmHg
  • 神志:清晰
  • 体型:偏瘦
  • 面容:慢性病面容
  • 腹部:腹壁柔软,有压痛(剑突下,程度中等),无反跳痛,无肿块
  • 舌象:质紫嫩,苔微黄少津
  • 脉象:细弦无力

中医诊断

  • 主症:胃脘痛
  • 证型:痰浊中阻证

西医诊断

  • 慢性胃炎
  • 反流性食管炎
  • 原发性高血压3级,极高危

西医治疗

给予静滴丹参川芎嗪注射液,以活血化瘀;能量合剂营养支持;口服氨氯地平分散片(自备)控制血压;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及铝碳酸镁片抑酸护胃等对症治疗。

中医治疗

1. 初诊

  • 时间:2018年5月10日
  • 四诊
    • 问诊:患者有慢性胃炎病史2年,长期口服兰索拉唑片,仍时感胃痛,此次为10天前再次出现胃脘部疼痛,伴左后背部放射痛,反酸、嗳气,精神疲倦,无腹泻,无恶心呕吐,无胸闷痛、心慌,纳眠欠佳,小便调,大便干。近2年体重减轻约5kg。用上述中西医治疗6天后胃脘部疼痛稍缓解,嗳气反酸症状无明显改善。
    • 望诊:面色萎黄,形体偏瘦,舌质紫嫩,苔微黄少津。
    • 闻诊:未闻及异常气息。
    • 切诊:脉细弦无力。
  • 诊断:年老体弱,加之久病,以虚证为主。四诊合参,要善于抓主症,患者最需要解决的主症是胃痛,应首选的主方是小建中汤。

治疗方案

解锁完整医案

详细的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