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癌术后噎膈医案

基本信息

  • 患者姓名:王某
  • 性别:男
  • 年龄:53岁
  • 初诊日期:1999年6月9日

主诉

胃癌术后吞咽困难2个月。

初诊情况

1. 主要症状

  • 食少纳呆
  • 吞咽困难,进食哽噎不顺
  • 每日仅进少量流食
  • 口干
  • 少眠多梦
  • 大便干结

2. 既往病史

  • 术前胃镜检查:幽门下部癌
  • 术后病理:胃腺癌(中期)

3. 体征

  • 面色灰垢无华
  • 身体瘦削
  • 舌绛,苔黄厚而干
  • 脉数

4. 诊断

  • 胃脘痈
  • 胃脘瘀血证

5. 病因分析

  • 患者平素工作压力较大,易致肝气郁结,久郁化热生痈,形成症瘕结块
  • 术后伤正,湿热困阻脾胃,胃气衰败,胃津不能濡养食管
  • 气虚,血行无力致瘀,阻于胃脘食管,故见吞咽困难,哽噎不顺
  • 津液匮乏,故见口干,大便干
  • 阴血亏虚,血不养心故少寐而多梦

6. 舌脉分析

  • 舌脉示有湿有热,内有瘀象
  • 胃气胃津耗伤之征

7. 治法

  • 养胃疏导
  • 生津化滞

8. 方药

  • 莪术10g
  • 蚕沙10g
  • 桃仁15g
  • 威灵仙25g
  • 香橼15g
  • 槐花15g
  • 苦参10g
  • 半枝莲10g
  • 芦根20g
  • 沉香5g
  • 白茅根20g
  • 6剂,水煎服,日2次

9. 生活调护

  • 避风寒
  • 调情志
  • 进易消化之食物
  • 不要劳累
  • 静卧休息

复诊情况

1. 自诉

  • 吞咽时仍有噎感
  • 症状明显改善
  • 食欲良好
  • 大便微干

2. 体征

  • 舌红绛
  • 苔薄黄
  • 脉细数

3. 病情分析

  • 患者经服药后,血瘀、热象得清
  • 胃阴得养,胃气得以恢复
  • 故食欲改善,哽噎症状渐轻

4. 治疗调整

  • 急则治标,当以攻邪为主
  • 舌脉来看,瘀热之征仍较显著
  • 继以清热凉血化瘀为法
  • 加以润肠通便之药味
  • 通腑泄热
  • 前方加麻子仁15g
  • 郁李仁15g
  • 润肠通便
  • 当归20g活血化瘀兼以润肠

5. 方药调整

  • 养阴清胃饮方随症加减

长期治疗情况

  • 治疗3年零6个月
  • 患者现病情稳定,饮食已恢复正常
  • 体重较初诊时增长近10kg
  • 精神状态良好,行动自如
  • 噎膈症状完全消失
  • 停药9个半月,经多次复查未发现胃癌转移

按语

  • 患者平素体健,自觉2个月内明显消瘦,经查发现胃癌,并及时行手术治疗
  • 术后胃气大伤,瘀血湿热互结,胃津不能濡养食管,进而形成噎膈
  • 故治疗当以疏导养胃,生津化滞为法
  • 患者表现以一派虚弱之象,然病灶虽除,毒邪弥漫之势尤存
  • 热邪如不得以遏制则正气难复,补气尤可助热
  • 故当先清其残留之湿热毒邪以图扶正
  • 方用养阴清胃饮加减
  • 威灵仙为方之君药,通经络,去痰湿,专治咽喉及食管疾患
  •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,威灵仙可明显扩张食管中下段平滑肌,故对于噎膈之症疗效尤为显着
  • 桃仁、莪术破瘀散结
  • 槐花、苦参、半枝莲清热燥湿解毒
  • 芦根、白茅根清热凉血,益胃生津,固护胃阴
  • 诸药合用,攻中带守,除邪即达病所且不伤正
  • 李老特别指出:患者胃癌术后7年,6年内坚持口服汤药,现状如常人,一是医者辨证准确,对证施治,二是患者积极配合治疗,坚持不懈
  • 更重要的是胃癌在于早期发现,尽早实施手术治疗,切莫姑息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