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泽周医案

病情描述

袁左胸痛彻背,背痛彻胸,脘胀肠鸣,甚则泛吐。舌苔薄白,脉象沉迟而涩。

诊断分析

此寒客阳位,阴邪充斥,厥气横逆,食滞互阻,脾胃运行无权。

初诊方药

  • 熟附子:一钱
  • 淡干姜:四分
  • 淡吴萸:四分
  • 桂心:三分
  • 姜半夏:二钱
  • 茯苓:三钱
  • 陈皮:一钱
  • 大砂仁(研):一钱
  • 范志曲:二钱
  • 薤白头(酒炒):钱半
  • 厚朴:一钱

二诊

前投温通气机畅中消滞之剂,胸背痛已见轻减,泛吐亦止,而脘闷作胀,不能饮食,脉沉小涩迟。脾不健运,胃不流通,肝气拂郁,寒滞未能尽化也。

二诊方药

  • 桂心:四分
  • 炒白芍:钱半
  • 瓜蒌皮:二钱
  • 薤白头(酒炒):一钱
  • 云茯苓:三钱
  • 姜半夏:二钱
  • 陈皮:一钱
  • 厚朴:一钱
  • 广木香:五分
  • 大砂仁(研):一钱
  • 范志曲:二钱
  • 谷麦芽(炒):各三钱

诠解

患者症见胸痛彻背,背痛彻胸,脘胀肠鸣,甚则泛吐,舌苔薄白,脉象沉迟而涩,是沉寒痼冷,非大辛大热不效。诸阳皆受气于胸中,而经气行于背,寒气独盛,攻冲前后,今阳微不运,阴乘阳位,是以沉寒独聚而不通。《丹台玉案》说:“真心痛者,手足青至节,或冷未至厥,此病未深,犹有可救,必藉附子理中汤加桂心、良姜,挽回生气可也”。此证虽疼痛剧烈而持久,但“冷未至厥”时,可用附子、桂心、吴萸、干姜,一派大辛大热,逐阴寒之邪,扶衰微之阳,温中以祛寒;砂仁、范志曲、谷麦芽理气和胃;二陈汤化痰降逆和胃。此为心胃同治之方法也。薤白辛开疏滞、苦泄痰浊、温通胸阳以行气散结;半夏辛温以逐饮降逆、化痰散结。诸药同用,相辅相成,使气机温通,畅中消滞,痰浊祛,胸阳宣,痹阻通,则胸中满痛诸症可解。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