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毒痢医案
基本信息
- 患者姓名:田某某
- 性别:男
- 年龄:18岁
- 初诊日期:1968年8月18日
初诊情况
1. 主诉
患痢疾发热,送某医院治疗,经检查为阿米巴痢疾,治疗4日,热不退,痢下不已出院,邀余诊视。
2. 临床表现
- 身热,扪之灼手
- 精神差
- 腹痛腹胀拒按
- 便下脓血
- 虚坐努责,日三四十次之多
- 小便短赤
3. 脉象、舌象
- 脉弦数
- 舌红赤
- 苔垢腻
4. 辨证分析
此中医之疫毒痢,由于火郁湿蒸,浊秽之气奔迫于肠胃以致艰涩难出,脓血相杂。更由于西医固之、涩之、止之,以致腹胀发热不已。
5. 治疗方案
-
方剂:清热凉血,解毒化滞
-
药物:
- 白头翁15g
- 黄柏9g
- 黄连6g
- 秦皮6g
- 当归15g
- 白芍20g
- 焦山楂30g
- 槟榔15g
- 金银花20g
- 炒枳壳15g
- 熟大黄6g
- 车前子30g(包煮)
-
煎服方法:以水4杯,中午煮取1杯,温服下,药滓再煮,取汁1杯,晚服。
二诊情况
1. 服药反应
- 昨日午后3点,服药后腹痛辘辘,泻下秽浊之物盈盆,腥臭难闻,大汗出,几致于虚脱,患家急报,余嘱与白米汤1杯服下,勿惊。
- 晚服二煎后,又泻下腥臭秽浊之物甚多,腹痛大减,身热亦减。
2. 诊断与治疗
- 脉象:尚盛
- 身热:不若前甚
- 腹痛腹胀:尚未尽解,按之尚痛
- 精神:已清醒
3. 治疗方案
-
方剂:清热凉血,解毒化滞
-
药物:
- 白头翁10g
- 秦皮6g
- 黄芩15g
- 当归10g
- 白芍15g
- 焦山楂24g
- 双花30g(一半炒炭)
- 甘草9g
- 车前子30g(包煮)
- 羚羊角粉3g(分冲)
-
煎服方法:水煮两遍,取汁2杯,日分2次温服,每服冲羚羊角粉1.5g。
4. 配方
-
鸦胆子仁:30粒
-
桂圆肉:6g
-
用法:以桂圆肉捏为片状包裹鸦胆子仁,每包10粒,捏紧,每服药之前,先吞服。
三诊情况
1. 服药效果
- 身热除,汗出亦敛
- 腹部柔软,按之尚感隐痛
- 脉象:不若前甚
- 舌苔:已转澹薄
2. 检查结果
- 大便送某医院复查,未发现阿米巴原虫
3. 诊断与治疗
-
腹部隐痛,为里之阴气未和之征
-
方剂:芍药甘草汤加味调之
-
药物:
- 白芍15g
- 甘草10g
- 淡子芩6g
- 双花炭6g
- 生姜3片为引
-
煎服方法:以水3杯,文火煮取1杯,药滓再煮,取汁1杯,日分3次服
4. 饮食禁忌
- 忌食鱼肉腥臭之品
- 糜粥自养
- 澹食以养胃气
按语
- 中医治痢无补法,重在分消,推陈致新,最忌兜涩过早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