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米巴痢疾

患者47岁,男性,主诉腹痛、腹泻、腹部坠胀、大便脓血黏液半年。中医诊断休息痢,证型为湿热积滞大肠,气血阻滞,传导失职。舌苔黄腻质红,脉弦数。大便每日5次,便后肛门灼热,脐腹右侧压痛。
阿米巴痢疾休息痢湿热积滞气血阻滞
查看详情 →
林沛湘医案整理中未提及具体患者信息,亦未记载具体病案内容。
阿米巴痢疾伤寒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0岁,男性。身热无汗,腹痛难忍,里急后重,痢下脓血,一日五六十次,小便短赤涩痛,舌绛苔黄,脉弦数。暑湿内蕴,热毒炽盛,湿热郁蒸,壅塞肠胃。面色晦暗,舌质红绛,苔黄厚腻,脉弦数。
疫毒痢疾湿热郁蒸热毒充斥里急后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7岁,男性。主诉为解大便有黏冻,赤白相间,臭秽,夹不消化食物,便时腹痛,口干,腰酸,小便黄。中医病名属痢疾,证型为湿热内蕴兼正虚。病因病机为素体正虚,饮食不节,损伤脾胃肠腑,湿热蕴蒸,腑气阻滞,肠道气血搏结。舌质红,苔薄黄,脉沉细弦。
痢疾湿热内蕴脾虚肝肾不足
查看详情 →
女,31岁,腹痛肠鸣,泻下赤白相间黏液,病程2年。中医诊断为脾虚不运湿浊留恋所致泄泻。腹痛肠鸣,大便稀溏伴白色黏液,每日3~4次,小腹及肛门坠胀,纳谷不馨,食入不化,头昏乏力,时有畏寒,苔薄白,脉沉细。
泄泻脾虚湿阻肠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,男性。主诉长期腹泻伴便血,病程长达20年,近期症状加剧,每日大便次数增多,伴里急后重。舌苔薄白,六脉滑大。脾肾俱虚,虚实寒热错杂。面色晦暗,舌质淡,脉滑大。大便带血及粘液,日行五六次,有下坠感。腰酸,大便次数减少后仍见微量出血。
阿米巴痢疾脾肾俱虚下坠感便血
查看详情 →
男,37岁。食欲不佳,饭后上腹部饱胀、沉坠感,伴有烧心、吞酸、嗳气,腹中荡水音,劳累、天凉时加重。面色黯黄,体型消瘦,舌质澹红、苔白略厚,脉细弱。脾肾阳虚,中气不足。伴随头痛、头晕、失眠、多梦、记忆力减退、遗精、怕冷、身体衰弱。慢性阿米巴痢疾,胃下垂,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。
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脾肾阳虚中气不足
查看详情 →
14岁女性患者,主诉腹痛、大便脓血3个月。初病时发热、腹痛泄泻、呕吐,大便夹脓血,里急后重。病程中大便果酱色,气腥臭,面色黄白,肌瘦如柴,精神倦怠,伴有低热。粪检发现阿米巴原虫(十十)。病因内伤饮食不洁,外感暑湿疫毒。病机宿食与湿热壅滞胃肠,气血瘀滞。望诊面色黄白,舌红。闻诊大便气腥臭。问诊腹痛、脓血便、里急后重、低热、肌瘦。切诊脉象细缓。
腹痛便脓血湿热困脾里急后重
查看详情 →
女,35岁;主诉小便酸痛不畅,溲色黄赤,有时暗红,腰痛腰酸,头晕;病程较长。中医病名:尿路感染;证型:下焦湿热兼肾虚;病因病机:湿热下注,肾虚不足。望诊:舌苔腻;闻诊:未提及;问诊:小便酸痛、溲色黄赤、腰痛、头晕;切诊:脉濡。
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肾虚不足腰痛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1岁,男性。主诉腹泻伴痢疾,泻下黑色稀便夹脓液及泡沫,阵发性腹痛,里急后重,食纳差,消瘦乏力。病程自1954年8月起,持续数年。面色萎黄,脐周及下腹部压痛。辨证为休息痢,病因病机为脾虚湿盛,湿热内蕴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
阿米巴痢疾休息痢脾虚湿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8岁,男性。主诉痢疾发热,便下脓血,腹痛腹胀拒按,虚坐努责,日三四十次,小便短赤。中医病名疫毒痢,证型为疫毒内陷,病因病机为火郁湿蒸,浊秽之气奔迫于肠胃。望诊舌红赤,苔垢腻。闻诊无特殊描述。问诊有身热、腹痛、便脓血、虚坐努责、小便短赤。切诊脉弦数。
阿米巴痢疾疫毒痢身热腹痛腹胀拒按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9岁,女性。腹痛腹泻一天。腹痛脐周为主,阵发性发作,腹泻后缓解,发热38.3℃。发热怕风,浑身酸楚,泛恶纳呆,腹痛腹泻,大便水样。脉数,舌苔腻。辨证为风邪外束,湿食中阻。
急性肠炎风邪外束湿食中阻表证未解
查看详情 →
二十余岁男性,血痢病史,痛风发作,全身剧痛。血受湿热,留滞经络,致痛风发作。舌象、面色未提及。脉象未提及。中医病名:血痢、痛风。证型:恶血入经络。病因病机:湿热内蕴,血瘀阻络。四物汤加减,桃仁、红花、牛膝、黄芩、陈皮、甘草。委中穴刺血。
血痢恶血入经络湿热凝浊血色灰暗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0岁,男性。主诉饮酒后大便下血,持续1年。既往史有阿米巴痢疾,现已治愈。无其他症状,惟饮酒或精神疲劳时发作便血,血鲜红量多。脉象沉迟细弱,面色萎黄,轻微浮肿,舌无苔,质澹白。
便血肝脾虚脾不统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,主诉腹痛肠鸣、腹中灼热、腹泻涩滞不利、粪便稠秽带粘液、胸中痞闷。病程较长,有阿米巴痢疾病史,现诊断为久痢之证。舌苔黄而微腻,脉两关弦数。病因病机为湿热久蕴,热重于湿,气机阻滞,致腹痛、肠鸣、排便不爽。
慢性全结肠炎湿热余邪气机阻滞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病程2个月余。主诉白痢疾,面色萎黄,神疲体倦,便时腹痛,便后则安,便如冻胶,腹胀食少,舌淡苔白滑。中医诊断为虚寒白痢。证型属中焦虚寒,脾虚运化失司,寒湿壅滞肠腑。病因病机为素体中焦虚寒,正虚邪留,治疗不当,迁延不愈。望诊见面色萎黄,舌淡苔白滑。闻诊未提。问诊见便时腹痛、便后则安、腹胀食少。切诊未提。
白痢疾中焦虚寒脾虚寒湿正虚邪留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,女性。主诉腹痛当脐,病程十数日,初起下利无度,有粘液,里急后重,现势稍止,日尚有五六次。舌澹苔黄,脉弱。诊断为痢疾,辨证为久痢伤正,气虚血亏。
痢疾气虚血亏腹痛下利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3岁,女性。主诉虚弱证,症情复杂。病程自1943年起,有头痛眩晕、失眠、月经失调、经前烦躁、经量增多、淋漓不净。临床表现包括经前烦躁不寐、经来量多如崩、色鲜红、头痛昏晕、心慌不宁、筋骨酸痛、常咳、纳少、大便多溏、苔色澹白、脉象细弦而劲。中医诊断为肝气郁结,气阴两伤型绝经前后诸证。
绝经前后诸证肝气郁结气阴两伤失眠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58岁,排黏液血便伴腹胀、腹痛,里急后重三个余月。舌质紫暗,苔黄腻,脉细。中医诊断为痢疾(血痢?)。血瘀证,脾虚湿滞,瘀血为患。腹胀痛,里急后重,大便黏液血便,脓球+,红血球++++,痢疾变形虫生长型+。
血痢脾虚湿滞血瘀里急后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7岁,男性。反复腹胀腹泻四年余,大便日解3~5次,小腹胀痛即有便意,劳累、情绪异常或饮食不当加重。面色面黄肌瘦,神疲乏力,畏寒纳呆。舌质淡,苔黄白相兼,脉沉细弦。证属脾阳亏虚,木横克土,湿热下注。
休息痢脾阳亏虚湿热下注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