扁桃体炎医案

患者信息

  • 姓名:刘某
  • 性别:女
  • 年龄:45岁
  • 就诊时间:2008年3月21日
  • 就诊地点:北京八方颈椎病研究所(北京肖德华诊所)

主诉

咽喉部肿痛40余年,加重1年。

现病史

  • 自儿时起即感觉咽喉经常疼痛。每年少则三四次,多则每月1次,曾在当地医院就诊,诊为扁桃体炎、扁桃体肿大,令其手术切除,患者不接受手术。
  • 1986年生育后,咽喉部疼痛缓解两年余,两年后咽喉部仍旧疼痛并有咽喉部异物感。
  • 至2006年秋天止,每遇感冒时明显加重并伴有颌下肿痛,咽喉部异物感明显加重,伴右耳下、下颌部肿痛、胀硬,颈部不适。

查体

  • 望诊:张口见双侧扁桃体明显肿大,右重。
  • 触诊: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,右重。
  • 面色:晦暗。

处置

  • 针刀松解术
    • 令患者取坐位,坐在高靠背椅子上,头后仰枕在椅背上,张大口令其伸出舌头,医者左手拿纱布牵拉舌头,右手持3号直径0.8mm的针刀,刺咽喉壁(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)左右各34针刀,随即吐出黑血,用一次性纸杯接血,吐出515mL瘀血。
    • 局部肿胀的扁桃体,采用3号针刀直刺2~3次。
  • 二诊:2008年4月7日,双侧颌下淋巴结变软,面色变红。
  • 三诊:至2008年4月25日,共治疗3次。咽喉部肿痛、咽喉部异物感消失,双侧颌下淋巴结变软。
  • 随访:2013年电话随访,自从上次治疗后诸症消失,未复发。

注意

针刺后患者会吐出黑色瘀血,多少不恒定。

针刀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作用机制

  • 发生炎症时,局部组织处在一个囊性的高压力、高张力环境下,炎性局部组织体积增大,使进出其中的神经、血管(静脉为主)受到卡压(因为进出任何组织的神经、血管皆是斜穿组织壁),血液流速减慢,代谢产物堆积,从而产生临床症状。
  • 针刀治疗后,局部组织的高压力、高张力迅速降低,血液流速加快,代谢产物堆积得以扩散,临床症状迅速消除。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