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兴培医案整理
1. 发挥非药物疗法的治病优势
- 背景:李兴培从小体弱多病,但决心发挥中医优势,通过锻炼“闯”出健身防病之路。
- 具体措施:根据中医经络学和腧穴学研究成果,编创“自我保健按摩”。
- 效果:77岁仍工作5小时,很少生病,多次介绍给中老年患者,效果显著。
- 针灸治疗:针灸简、便、廉、验,多次用于治疗常见病、多发病与疑难病,效果显著。
2. 治疗研究常见病、多发病和危重疑难病证
- 临床经验:54年来治疗各族患者逾30万人次,涉及各科病种。
- 学术贡献:撰写多篇关于三叉神经痛、丝虫病、乳糜尿和白塞病的文章,收入《危重疑难病证中医治疗进展》。
- 学术著作:参与编写《现代中医治疗学》,承担编写部分章节共计5万余字,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3.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证治探索及新见解
- 治疗探索:1963年初起,通过研究创制“活络通脉汤”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,致残率显著降低。
- 病因发现:发现本病涉及免疫、内分泌和血流变失调,病变可由单指(趾)发展到多指(趾),单侧肢体发展到双侧肢体,上肢波及下肢、头部、腹部,说明其为致残率极高的全身性疾病。
4. 探索虫类药的临床应用与利弊得失
- 虫类药应用:虫类药如蜈蚣、全蝎、僵蚕、土鳖虫、地龙等,除祛风通络、活血化瘀、消积软坚作用外,对虚损劳极亦有良好补虚扶赢作用。
- 临床发现:全蝎有“催经”作用,但有的呈现抗过敏作用,有的反致瘙痒加重,皮损增多;有的显示活血化瘀、消积软坚作用,个别则反致肿瘤增大。
- 失败反思:有了失败,不可文过饰非,亟待中西医药工作者通力合作,探究解决。
5. 治则方药和剂改研究略例
- 引经药研究:撰写《“引经报使”小议》,探讨引经药较之西方“靶向治疗”早两千年。
- 明矾研究:发表从基础研究到各科临床应用文献综述4篇,所治病症250种以上,其中有翔实临床验证者达110种。
- 童便研究:首次综述表明童便具有扶正强壮、抗菌消炎、清热止血、润肤消斑、安神定痛、活血化瘀和抗癌抑癌等卓越功效。
6. 致力当代名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,编撰《蒲辅周研究》
- 蒲辅周研究: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,阅读介绍蒲老的所有文章、医案和专着,撰写多篇研究文章。
- 学术贡献:《蒲辅周医案》和《蒲辅周医疗经验》两部代表作,撰写《从蒲辅周先生临床经验看辨证论治在急证治疗中的地位》。
- 出版专著:1990年,《蒲辅周研究》由新疆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,汇集国内11位名家研究蒲老的文章共27篇,2000年8月第二次印刷。
7. 编纂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届毕业校友医文集《医道传承录》
- 医文集:2006年10月,母校五十华诞,李兴培组稿终审,历时4年余,出版《医道传承录》(上、下册)。
8. 培育新人,不遗余力
- 教学任务:1979~1999年中,承担新疆医科大学、新疆中医药学会、石河子医学院等多届讲习班和带教任务,培养各层次人才1500余人。
- 学术贡献:《新疆中医药》杂志大量审稿任务,甘为人梯,赢得学会、编辑部和同事的充分肯定。
9. 孜孜以勤,创获颇丰
- 科研成果: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、四等奖各1项,厅局级成果1项;《蒲辅周研究》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着作优秀奖。
- 国际荣誉:1993年在美国洛杉矶国际中医针灸学术会议上,以“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57例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”成果获得“金奖”。
- 学术贡献:发表学术文章100余篇,科普文章80余篇,主编和参编专着20余部。
按语
- 学术精神:李兴培先生在学术上不断进取,敢于超越老师,勤奋工作,悉心临证,埋首科研,屡有创获。
- 医德医风:他始终以患者为重,即使生病也坚持给患者看病处方,被誉为“心里总装着患者的老中医”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