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劳(慢性咽炎、慢性鼻炎)医案
患者信息
- 姓名:黄某
- 性别:女
- 年龄:24岁
- 职业:学生
初诊(2004年1月12日)
主诉
反复头昏、鼻塞,耳鸣5年,加重1月。
现症
- 头昏
- 鼻塞
- 耳鸣
- 乏力
- 纳稍差
- 舌澹,苔薄腻
- 脉沉
既往史
- 2003年5月行卵巢囊肿切除术,有血小板减少史。
- 5年前受凉后出现流涕,鼻塞,咽痛,头昏,诊断为急性鼻炎、急性咽炎。
- 每因天气变化变凉后症状即复发,流涕,鼻塞,咽痒痛,耳鸣,听力下降。
- 2003年因耳鸣,喜挖耳而致耳痛、流浓,诊断为化脓性中耳炎,经抗炎治疗后痊愈。
查体
- BP 100/60mmHg
- 神志清晰,面色皖白,慢性痛苦面容,形体消瘦
- 鼻黏膜充血
- 颈部(一),双肺呼吸音清晰
- 心率:70次/分,心脏未闻及杂音
- 腹软,全腹均无压痛及反跳痛,肝脾未扪及肿大
- 双下肢无水肿
中医诊断
- 虚劳(气虚)
辨治
- 患者带职学习工作劳累,加之纳差多病,故正气耗伤,出现形体消瘦,面色皖白,乏力神怠之象。
- 叶天士云:“面色白者,须顾其阳气”。遵从《内经》“形不足者,温之以气”。
- 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益气扶正;又因胆经过鼻部,兼清胆腑之热以通窍。
- 处方:
- 黄芪15g
- 党参15g
- 焦白术12g
- 柴胡4g
- 升麻5g
- 炙甘草9g
- 当归10g
- 陈皮4g
- 大枣15g
- 澹干姜6g
- 麦冬12g
- 五味子9g
- 川连3g
- 龙胆草5g
- 黄芩6g
- 6剂,每日1剂,水煎服。
- 复方扶芳藤合剂20ml,3次/日,口服。
二诊(2004年2月9日)
病情变化
- 服药后头昏、耳鸣、鼻塞有所减轻
- 仍感乏力倦怠,眠稍差,纳亦稍差
- 舌澹,苔薄,脉沉
辨治
- 患者素体不足,正气内虚,故外邪易袭。
- 扶正以祛邪,扶正才能固表,予归脾汤补养心肺,以促气血生化。
- 处方:
- 黄芪15g
- 党参15g
- 焦白术12g
- 茯苓10g
- 远志4g
- 酸枣仁12g
- 木香4g
- 桂圆肉12g
- 大枣12g
- 桑叶12g
- 菊花12g
- 川芎4g
- 川断15g
- 炙甘草9g
- 当归9g
- 7剂,每日1剂,水煎服。
三诊(2004年3月1日)
病情变化
- 服上药后症状有所减轻,未能坚持服用
- 近因天气变化受凉咳嗽,白稠痰,头昏,乏力,气怯,时心悸
- 舌澹,苔薄,脉沉
辨治
- 患者正气不足,外邪袭肺,肺失宣降,故咳嗽,白稠痰。
- 气虚清阳不升,故头昏,气怯。
- 治疗上抓住正气内虚,故外邪易袭。扶正以祛邪,扶正才能固表,以归脾汤补养心肺,以促气血生化。
- 处方:
- 黄芪20g
- 党参15g
- 焦白术12g
- 茯苓9g
- 远志6g
- 酸枣仁15g
- 木香4g
- 桂圆肉12g
- 大枣15g
- 澹干姜6g
- 白芍12g
- 苏梗12g
- 砂仁4g
- 炙甘草9g
- 当归9g
- 6剂,每日1剂,水煎服。
- 蛇胆陈皮口服液10ml,3次/日,口服。
四诊(2004年3月8日)
病情变化
- 服药后头昏、耳鸣症状明显缓解
- 此次月经来临,量少伴两少腹胀痛,头昏,耳鸣复发,且劳累后加重,心悸,纳差,眠差
- 舌白,脉沉
辨治
- 补养气血有效,今因行经,又耗伤气血,气虚故头昏,耳鸣;血虚故心悸,血不养神故眠差多梦。
- 仍以归脾汤补养气血。
- 处方:
- 黄芪20g
- 党参15g
- 焦白术12g
- 茯苓10g
- 远志5g
- 酸枣仁15g
- 木香3g
- 桂圆肉12g
- 大枣15g
- 澹干姜6g
- 白芍12g
- 陈皮4g
- 桑寄生15g
- 炙甘草9g
- 当归9g
- 6剂,每日1剂,水煎服。
- 参芪力得康片3粒,3次/日,口服。
五诊(2004年3月15日)
病情变化
- 服药后头昏有所减轻,劳累则疲乏无力,神怠,伴腰酸
- 纳可,睡眠改善,二便调
- 舌澹,苔白,脉沉
辨治
- 腰为肾之府,且久病及肾,肾藏元阴、元阳,为人体之根本。
- 处方:
- 黄芪20g
- 党参15g
- 焦白术12g
- 川断15g
- 枸杞子15g
- 茯苓12g
- 桂圆肉12g
- 大枣15g
- 澹干姜9g
- 白芍12g
- 炙甘草9g
- 当归6g
- 金毛狗嵴15g
- 川桂枝6g
- 菟丝子12g
- 6剂,每日1剂,水煎服。
- 参芪力得康片3粒,3次/日,口服。
六诊(2004年4月5日)
病情变化
- 服药后头昏有所缓解,纳可,眠可,二便调
- 舌澹,苔白,脉沉
辨治
- 阳气不足,清阳不升,清窍不利,故耳鸣、头昏、鼻塞。
- 依据“治病必求于本”,故治疗以益气温阳之品是为正法。
- 处方:
- 黄芪20g
- 党参15g
- 焦白术12g
- 川断15g
- 枸杞子15g
- 茯苓12g
- 桂圆肉12g
- 大枣15g
- 澹干姜9g
- 白芍12g
- 炙甘草9g
- 当归6g
- 金毛狗嵴15g
- 川桂枝6g
- 菟丝子12g
- 7剂,每日1剂,水煎服。
- 参芪力得康片3粒,3次/日,口服。
按语
- 虚劳又称虚损,是多种原因所致的,以脏腑亏损,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。
- 凡禀赋不足,后天失养,病久体虚,积劳内伤,久虚不复等所致的多种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。
- 《景岳全书·虚损》:“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”,“疾病误治及失于调理者,病后多成虚损。”
- 治疗上《理虚元鉴·治虚有三本》曰:“治虚有三本,肺、脾、肾是也。肺为五脏之天,脾为百骸之母,肾为性命之根,治肺、治脾、治肾,治虚之道毕也。”
- 此患者虽然年轻,但工作劳累,久病不愈,正气耗伤,故先用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,重在从脾胃着手,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,为气血生化之源。兼清利湿热;继以归脾汤补益心脾,益气生血,稍后佐以温补脾肾之阳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