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
病史
- 患者信息:陶某,女,5岁。
- 初诊时间:1999年5月4日
- 起病时间:1997年6月6日
- 起病原因:注射未冷藏的白百破保健针后引起发热,体温39.5℃,伴全身皮疹。
- 初诊情况:
- 血检Rt示:WBC14.4×109/L, N30%, L70%。
- 给予青霉素、扑尔敏治疗,但高热不退。
- 1997年6月11日收入小儿科病房。
- 入院后体检:体温39.8℃,全身散在性红色斑丘疹,咽部充血,双侧扁桃体Ⅱ°肿大,双肺呼吸音粗。
- 入院后血检Rt示:RBC2.5×109/L, WBC14.0×109/L, ASO 625U, RF(-), ESR 22mm/h。
- 给予先锋Ⅴ抗炎后,改为头孢噻肟钠1.0克注射,仍发热。
- 转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,入院时主要症状及体征仍为反复发热伴皮疹。
- 入院后血检Rt最异常时为:WBC30.0×109/L, N95%, L3%, M2%, Hb70g%, BPC 521×109/L, ESR 64mm/h, 粘蛋白67ng/m, CRP169.3ml/h。
- 骨髓像(BM)检查示:骨髓呈感染改变,培养(-), 肥达氏反应阴性, 补体C31.48/L。
- 给予抗组织胺药(非那更、苯海拉明)及巴米尔水杨酸制剂、抗感染药,仍高热不退。
- 9月26日开始用氢化考的松治疗,后热峰有所减退,减量HC, 口服强的松1.5mg/KS/d, 后热渐退。
- 10月21日开始加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25mg/d口服,体温才趋正常,皮疹消失,实验室指标正常,随后出院。
- 出院诊断为: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。
- 嗣后一直用强的松、免疫抑制剂及抗炎药维持治疗,病情不断反复,呈阶段性发热,伴皮疹,全身关节酸痛。
初诊症状
- 发热:体温最高达40.9℃。
- 皮疹:头面、四肢见红色丘疹。
- 关节症状:手、足小关节红肿灼痛,关节屈伸不利。
- 其他症状:口干不欲饮。
- 舌象:舌质红,苔薄黄。
- 脉象:脉细数。
- 血检Rt:WBC21.3G/L, L6.5G/L, M1.6G/L, 血沉68mm/h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