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部痤疮2年案
患者信息
- 姓名:庞某
- 性别:男
- 年龄:21岁
- 初诊日期:2014年9月13日
主诉
患者自诉面部痤疮2年。两腮及下巴起红色痤疮2年,有少许脓点,几经治疗反复不愈。
既往史
- 素性急易怒易生闷气
- 汗少,运动汗出后喜以冷水洁面
- 自觉面热,心烦而痒,夜身热难眠
- 后自行抹药觉症减,近来赴香港旅游加之熬夜少眠致其复发加重
- 纳正,米饭为主,食多脐周易胀
- 晨起口干强饮汽水
- 大便曾干结三四日一行,经治疗后日一行,成形,偶黏
- 小便黄
体征
- 脉双手弦数,右大于左
- 舌红尖甚苔白腻
- 形中身瘦,面白带油,唇干略暗红
诊断
风火阳邪性而亲上,湿寒阴邪性而亲下
按语
- 病因分析:素体性急易怒,易生闷气本就暗火从生,外用药物虽然暂缓,怎奈正值年少气壮相火之旺烈,熬夜眠少伤阴壮火,无异于火上浇油耳。运动汗出本是热性发泄却以冷水灌之令其表闭致郁热不出,热郁皮下欲出而不得出所以会痒,郁火乃邪火,邪火扰心,心神被伤自当心烦难耐。数为热,弦为肝,厥阴风木之肝脏内藏相火,所以脉有弦数者为风火相煽之象也;左升右降,木升金降,肺主一身之气,所以右脉之大于左者为其肺受火刑而失其清凉肃降之性;舌尖之红甚更知其为心火尤旺。
- 治疗原则:以羌活、独活、防风辛温味薄之风药升发开表透热;连翘、黄芩、红藤之苦寒清热宣通之品清解内结之郁热;薏苡仁利湿清热;栀子、木通、三焦小肠水路专行之品釜底抽薪配以先升后降之茯苓导火以从下走;川楝子、黄柏苦寒直入厥阴清热理气以折相火之炎势;夏枯草膏取其膏滋性缓助诸药共奏清热散结之功效。二诊时服上药疹疮透发明显,收散发之效。唯大便不畅便意不显,另加大黄10克以推陈致新,涤荡肠腑积热为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