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节性脉管炎医案

病历摘要

  • 患者信息:何某,男,36岁。
  • 主要症状:双下肢反复起小红疙瘩,从踝关节起沿小腿向上蔓延。小腿部浅层静脉成索条状,小腿肿胀,踝关节肿胀,活动时疼痛加重,明显跛行,部分静脉变粗,高度曲张,小腿皮肤发紫暗色。
  • 既往治疗:红外线、浅部X线、碘离子透入,低位大隐静脉结扎术,抗风湿治疗,中药治疗。
  • 体征:双足趾端无坏死,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。双小腿伸侧面有暗红色结节2~3处,直径约1厘米。
  • 检查结果:病理检查见真皮下之小血管壁有炎性细胞浸润,管腔缩小,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。舌象正常。脉沉细。
  • 诊断:结节性脉管炎。

辨证治疗

  • 证属:气血凝滞,阴血不足。
  • 治疗原则:养阴补气,活血通络。
  • 内服药物
    • 生黄芪 45克
    • 酒当归 18克
    • 白芥子、伸筋草、川牛膝 各15克
    • 牡丹皮 12克
    • 赤芍、白芍、丝瓜络、路路通、山茱萸、怀山药 各9克
    • 红人参(打) 4.5克
  • 外用药物:紫色消肿膏加5%樟脑粉。
  • 治疗效果:服药1周后,结节明显缩小如绿豆大,触之仍痛,精神食欲好转,未见新发者。脉缓,舌尖红,症见阴虚之象。拟以养阴为主,佐以凉血通络。
  • 内服药物调整
    • 干生地黄、酒当归、怀山药、赤芍、白芍、怀牛膝、熟地黄、玄参 各15克
    • 路路通、石斛、南沙参、北沙参 各12克
    • 山茱萸、炙甘草 各9克
  • 外用药物:同前。
  • 最终疗效:双下肢结节完全消失,可以参加剧烈活动,周身无不适。随访7年,未见复发。

按语

  • 病情分析:经病理证实为结节性脉管炎,反复发作4年之久。证属气血瘀滞、寒湿凝聚。
  • 治疗原则:温经散寒、活血通络。方选阳和汤加减。外用黑色拔膏,曾一度见效。
  • 病情发展:由于病程日久,脉沉细,已见气阴双虚之象。故内服方药以养阴补气为主,佐以活血通络。
  • 药物组成
    • 红人参、生黄芪、当归、赤芍、白芍、山茱萸、怀山药补气养阴
    • 白芥子辛温,豁痰利气散结
    • 丝瓜络、路路通、伸筋草通经活络
    • 牛膝引诸药下行
    • 牡丹皮凉血活血,清血中之虚热
  • 外用药:以活血通络为主,另加樟脑粉以温散止痛。
  • 病情变化:药后,结节显著缩小,疼痛明显减轻,局部症状虽见好转,但见脉缓,舌尖红赤,乃虚火上炎之象,故再诊时以养阴为主,佐以凉血活血通络。
  • 总结:患者素体阴亏,虚热伏于血中为其本,外受寒湿之邪为其标。以致寒湿凝滞经络,气滞血瘀。所以在开始阶段,用温通散寒治其标;中期补益气阴,活血通络稍佐辛温,标本兼治;后期则以养阴为主,佐以凉血活血通络,以治其本。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