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医案整理
患者信息
- 姓名:孙某
- 性别:男
- 年龄:35岁
- 初诊日期:1984年5月26日
主诉
鼻前庭破溃糜烂8个月,前庭破碎结痂,有自发性疼痛,有些血丝,通气正常,近日新添头痛,两鬓经脉努张感觉。
体征
- 前庭:浮痛糜烂
- 鼻咽顶部:有粗糙感
- 舌象:薄苔
- 脉象:平
案解
肺经郁火上蒸,脾经湿热蕴蒸,内治取清火化浊,外治用止痒润肤。
初诊(1984年5月26日)
药物
- 黄芩 3g
- 山栀 10g
- 苍耳子 10g
- 白鲜皮 10g
- 地肤子 10g
- 豨莶草 6g
- 金银花 10g
- 桑白皮 10g
- 蚤休 10g
- 碧玉散包 10g
- 加味黄连膏 10g, 外用
二诊(1984年6月1日)
检查
- 前庭:糜烂加重,出现充血
- 舌象:薄苔
- 脉象:实
案解
加味黄连膏致生疼痛,药于止痒太过,药后失眠,仍应清火化浊,非法之误而鲜效,实水蕴过久而成。
药物
- 黄芩 3g
- 山栀 10g
- 丹皮 10g
- 荆芥炭 6g
- 地肤子 10g
- 蚕砂 10g
- 桑白皮 10g
- 蚤休 10g
- 豨莶草 10g
三诊(1984年6月8日)
检查
- 鼻前庭:充血,碎破
- 左颌下淋巴结:1个,指头大
- 舌象:薄苔
- 脉象:实
案解
纵然诸恙式微,而炎炎光大依然有不可响迩之态。两投清剂,不敢言轻,但获效未惬人意者,良以尚有湿邪助耳。仍取原方,佐以澹渗。
药物
- 黄芩 3g
- 山栀 10g
- 泽泻 6g
- 薏苡仁 10g
- 地肤子 10g
- 白鲜皮 10g
- 夏枯草 10g
- 桑白皮 10g
- 六一散包 15g
- 豨莶草 10g
四诊(1984年6月22日)
检查
- 鼻前庭:充血,破碎较前轻些
- 左颌淋巴结:肿已小
- 舌象:薄苔
- 脉象:平
案解
疼痛已缓解,小管丘疹及瘙痒已少已轻,大便仍干。前庭炎症已消,皮肤稍感粗糙,几处小疗正在欣发中。
药物
- 黄芩 5g
- 川黄柏 5g
- 薏苡仁 10g
- 苍术 6g
- 山栀 10g
- 白鲜皮 10g
- 地肤子 10g
- 夏枯草 10g
- 桑白皮 10g
- 豨莶草 10g
- 外用黄连膏 10g
五诊(1984年6月30日)
检查
- 鼻前庭:炎症已消,皮肤稍感粗糙,几处小疗正在欣发中
- 舌象:薄黄苔
- 脉象:实
案解
治案清化,盖病因两宗,源出于一,黄连解毒汤主之,盖亦千金主也。
药物
- 川连 10g
- 川柏 5g
- 山栀 10g
- 黄芩 5g
- 丹皮 6g
- 赤芍 6g
- 桑白皮 10g
- 薏苡仁 10g
- 碧玉散包 15g
- 紫花地丁 10g
- 外用黄连膏 5g
六诊(1984年7月5日)
检查
- 鼻前庭:充血,丘疹已消失,左腋窝一亦红肿
- 舌象:薄苔
- 脉象:实
案解
多发性疗肿,幸而前庭炎退,以暴易暴也。清解为不二法门。
药物
- 金银花 10g
- 连翘 10g
- 黄芩 6g
- 山栀 10g
- 桑白皮 10g
- 紫花地丁 10g
- 半枝连 10g
- 车前子包 10g
- 蚤休 10g
- 六一散包 10g
按语
本案患者病情迁延一月有余,坚持服药长达六诊,是典型的慢性鼻前庭炎。慢性鼻前庭炎一般无全身症状,但病程漫长,鼻前庭总是处在糜烂→破溃→结痂的恶性循环之中,既痒且痛,并且妨碍呼吸通畅。患者在初诊时,已有鼻前庭炎病史8个月,由于近日新添头痛且两鬓经脉努张而就医,面对这样的病人,不能被病程之长吓倒,也不能拘泥于久病的虚实夹杂,从而犯实实之戒,这类病人由于并无典型的全身症状,舌脉相参无甚帮助,不能提供足够的参考信息,还是需要借助局部查诊来诊断,结合中医理论,从而有效地遣方用药。患者鼻前庭浮痛糜烂,糜烂是由于湿浊内盛,湿与热结,湿热循经上犯,热扰鼻窍所致;鼻为肺窍,鼻在上,下连于喉,直贯于肺,肺助鼻而行呼吸,故肺经有热可见鼻部病变;湿邪最易困脾,脾虚则湿盛,且脾统血,鼻为血脉多聚之处,脾病常犯鼻窍,《素问·刺热》云:“脾热病者,鼻先赤”。故干老在病性上从湿热论治,在脏腑上从脾肺论治,清热利湿,泻肺渗脾。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