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疮痍医案

## 1. 某氏
- **症状**:足筋不舒,湿邪阻络,发疮。
- **方剂**:熟地,阿胶,桑叶,当归,甘菊,木瓜,新绛,牛筋,牛酥,血余,丝瓜络,白麻骨,黑芝麻,人乳粉,石决明。猪骨髓、阿胶烊化为丸。

## 2. 胡六六
- **症状**:脉右劲,因疥疮,频以热汤沐浴,卫疏易伤冷热,皮毛内应乎肺,咳嗽气塞痰多,食不甘,便燥结,胃津日耗。
- **方剂**:桑叶,甜杏仁,白沙参,麦冬,天花粉,玉竹,甘蔗浆,雪梨浆熬膏。

## 3. 吴二四
- **症状**:久疮不愈,已有湿热,阴未生成早泄,牙宣龈血。
- **方剂**:黄柏,知母,熟地,萆薢,茯苓,远志蜜丸。

## 4. 汪氏
- **症状**:肿自下起,胀及心胸,遍身肌肤赤瘰,溺无便滑,湿热积水,横渍经隧,气机闭塞,呻吟喘急。
- **方剂**:木防己汤。木防己一钱,石膏三钱,杏仁三钱,苡仁二钱,飞滑石一钱五分,寒水石一钱五分。通草煎汤代水。

## 5. 薛十九
- **症状**:腹满下至少腹,三阴都已受伤,周身疥疮数年不断。
- **方剂**:四苓散。猪苓三钱,茯苓三钱,泽泻一钱五分,生术一钱,椒目五分。

## 6. 何氏
- **症状**:烦劳之人,卫气少固,雾露雨湿,伤其流行清肃,疮痍外发,脘胁反痹。
- **方剂**:白蒺藜,钩藤,郁金,桑叶,橘红,白蔻仁。复方,气窒热郁,仍治上,可以通痹。瓜蒌皮,郁金,香附,苏梗,杏仁,黑山栀。

## 7. 孙氏
- **症状**:寒郁化热,营卫窒塞,遂发疮痍,食入即吐,胃中热灼。
- **方剂**:加味温胆汤。鲜竹茹一钱五分,半夏一钱五分,金钗石斛三钱,茯苓一钱五分,广皮白一钱五分,枳实一钱,姜汁一匙调。

## 8. 单氏
- **症状**:疮毒内攻,所进水谷不化,蒸变湿邪,渍于经隧之间,不能由肠而下,膀胱不利,浊上壅遏,肺气不降,喘满不堪着枕,三焦闭塞,渐不可治。
- **方剂**:中满分消之法。葶苈,苦杏仁,桑皮,厚朴,茯苓皮,通草,大腹皮,猪苓,泽泻。

## 9. 程氏
- **症状**:暑风必挟湿,湿必伤于气分,断疟疮发,即湿邪内发之征。
- **方剂**:白通草,西瓜翠衣,鲜芦根,苡米。

## 10. 张氏
- **症状**:三疟之邪在阴,未经向愈,春季洞利不食,想春雨外湿,水谷内聚亦湿。
- **方剂**:连翘,杏仁,飞滑石,嫩竹叶,荷叶汁,桑叶,象贝,黑山栀。

## 11. 张氏
- **症状**:疮家湿疟,忌用表散。苍术白虎汤加草果。

## 12. 黄氏
- **症状**:久泻兼发疮痍,是湿胜热郁,苦寒必佐风药。
- **方剂**:人参,川连,黄柏,广皮,炙草,于术,羌活,防风,升麻,柴胡,神曲,麦芽。

## 13. 吴二十
- **症状**:雨湿泛潮外来,水谷聚湿内起,两因相凑,经脉为痹。治病继以疮痍,渐致痿系软筋弛,气隧不用。
- **方剂**:大豆黄卷,飞滑石,杏仁,通草,木防己。

## 14. 李氏
- **症状**:痿壁在下,肝肾居多,素饮必有湿热,热瘀湿滞,气血不行,筋缩肌肉不仁,体质重着难移。
- **方剂**:细生地,当归须,牛膝,黄柏,萆藓,咸苁蓉,生刺蒺,川石斛。

## 15. 吴氏
- **症状**:下焦痿壁,先有遗泄湿疡,频进渗利,阴阳更伤。
- **方剂**:鹿茸,澹苁蓉,当归,杞子,补骨脂,牛膝,柏子仁,茯苓,川斛,巴戟天,疮痍四肢偏多。

## 16. 吴氏
- **症状**:长夏入秋,懒倦欲眠,干咳无痰,所纳已少,此阳明胃阴内热致耗。
- **方剂**: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,加黄芪皮。

## 17. 吴氏
- **症状**:脉不浮大,非关外风,初起右掌二指已不屈伸,头面身半以上常有疮泡之形。
- **方剂**:连翘,犀角,赤芍,酒煨大黄,片姜黄,荆芥。

## 18. 吴氏
- **症状**:疮痍之后,湿热未去,壅阻隧道,水谷下咽,亦化为痰,中焦受病,故不知饥。
- **方剂**:半夏,茯苓,紫老姜,炒粳米。

## 19. 张氏
- **症状**:初因呕吐,是肝胃不和致病,久病必入血络,热则久疮不愈。
- **方剂**:冬桑叶,茯苓,杏仁,三角胡麻,佩兰叶,生首乌,苡米,郁金熬自然膏。

## 20. 杨氏
- **症状**:身瘦久疮,血分有热,精通之年,最宜安养。
- **方剂**:生首乌三两,细生地四两,地骨皮二两,金银花二两,生甘草一两,生白芍二两,丹皮二两,三角胡麻一两五钱(捣碎水洗)。蜜丸,早服。

## 21. 王氏
- **症状**:脉来濡浮,久疮变幻未罢,卫阳疏豁,不耐寒暄,初受客邪不解,溷处气血浸淫。
- **方剂**:人参,川芎,当归,防风,僵蚕,蝉蜕,炙草,生姜,大枣,生黄芪。

## 22. 邹氏
- **症状**:痰因于湿,久而变热,变现疮疾疥癣,已酿风湿之毒,溷在气血之中。
- **方剂**:连翘,防风,白鲜皮,酒浸大黄,赤芍,升麻,白僵蚕,滑石。

## 23. 汪氏
- **症状**:风湿既久未解,化成疮痍,当以和血驱风。
- **方剂**:当归,赤芍,川芎,牛膝,牛蒡,夏枯草花,制僵蚕。

## 24. 某氏
- **症状**:两进柔润,清补颇投,调理向愈,继因目病,服苦辛寒散太过,随经淋带,年前七八日始净,今则两旬而止。
- **方剂**:龟甲心,真阿胶,茯神,生白龙骨,旱莲草,桑螵蛸,人参。早上服。

按语:

  • 胡六六:倘畏虚,日投滞补,益就枯燥矣。
  • 吴二四:欲固其阴,先和其阳。
  • 汪氏:湿邪留饮,发红瘰,胸聚浊痰,消渴未已。
  • 吴二十:湿虽阻气,而热蒸烁及筋骨,久延废弃有诸。
  • 李氏:若论虚,不该大发疮痍。
  • 吴氏:两投柔剂,温通之补,以肾脏恶燥,久病宜通。
  • 吴氏:凡吐后一二日,暂停下焦血分药,即用扶阳理胃二日,俾中下两固。
  • 邹氏:邪正溷处,搜逐难驱,四肢为甚。
  • 汪氏:风湿既久未解,化成疮痍,当以和血驱风。
  • 某氏:据述周身累现瘾疹瘄累,瘙痒不宁。想脂液入渗,阴不内营,阳气浮越,卫怯少固,客气外乘。凡六淫客邪,无有不从热化。《内经》以疮疡俱病,皆属于火。然内症为急,正不必以肌腠见病为治。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