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脾气虚咳喘医案

初诊信息

1. 基本信息

  • 患者姓名:徐某某
  • 性别:男
  • 年龄:67岁
  • 职业:农民

2. 主诉

咳喘近三月。

3. 现病史

患者原有陈旧性肺结核、支气管扩张,并有哮喘史。三月前因受凉起病,喘咳并作,屡服宣散、清降药,病情日增,咳嗽气喘,不能平卧,痰色带黄,脘满纳差,面色澹白,精神疲惫。在医院检查,除上述原有病变外,无明显异常,建议找中医调理。

4. 检查

  • 舌象:澹红、苔黄滑
  • 脉象:右脉细、滑、大

5. 辨证

患者久有肺病,元气受伤,新近受凉起病,咳喘并作,服宣散、降泄药过多,致使久咳伤肺。肺气太虚,气不能布息。舌澹红,脉右手滑大且细,是肺阴亏,痰热逗肺;患者脘满纳差,面色澹白,精神疲惫,是脾气虚;肺脾气虚,热痰留滞(痰色带黄),是病根。因为没有喉中哮鸣音,故非哮喘。

6. 诊断

咳喘,肺脾气虚。陈旧性肺结核。

7. 治法

补脾益肺,化痰清热。

8. 处方

  • 药物:党参18克,山药15克,苏子9克,陈皮10克,冬花12克,茯苓15克,川贝母5克,麦芽10克,佩兰10克,马兜铃10克,沉香3克(后下),炙甘草5克
  • 煎服方法:8剂,水煎服,日1剂。

二诊信息

1. 诊断

咳喘显着好转,吐痰减少,食纳增加,但咽干口渴,舌澹红,苔薄黄,脉细滑数。此为痰热未尽,气阴已亏。

2. 治法

补肺养阴,化痰降逆。

3. 处方

  • 药物:党参15克,麦冬15克,冬花15克,紫苏子10克,山药15克,海蛤壳15克,茯苓15克,川贝母6克,杏仁9克,佛手9克,甘草3克
  • 煎服方法:6剂,水煎服,日1剂。

三诊信息

1. 诊断

仍有微咳,动则气短,吐痰较多,头晕,身疲力乏,舌澹红,苔薄黄,脉细滑。肺肾两虚,水泛为痰。

2. 治法

补肺肾,涤痰热。

3. 处方

  • 药物:半夏10克,陈皮10克,茯苓15克,炙甘草6克,当归10克,熟地15克,紫苏子10克,海蛤壳16克,冬瓜仁10克,红条参12克
  • 煎服方法:10剂,水煎服,日1剂。

4. 感悟

  • 咳喘以“咳、痰、喘、炎”四症为临床特点,其中痰为主要因素,痰阻气道是主要病机。
  • 治疗当宜祛痰为主,痰出则气道通而咳喘止。但是前医却先不祛痰,而屡用宣散、清降之品,结果不效,直拖到肺脾俱虚。
  • 初诊时,病人以“虚”为主,“痰”为次,治用补脾肺为主,祛痰为辅。
  • 患者既往有肺结核,肺痨多是肺阴虚。
  • 二诊时病人出现咽干口渴,脉细滑数,也证明是肺阴虚,阴虚则火动,火动则痰生,阴虚夹痰热者甚多。故用养阴补肺,化痰降逆,效果显著。
  • 三诊时依据动则气短,头晕身乏,诊为肺肾两虚,补肺肾,涤痰热而收功。
  • 先后三诊始终不忘治“痰”,是治疗成功的关键。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