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毒性心肌炎病案2
患者信息
- 姓名:易某
- 性别:男
- 年龄:11岁
- 职业:学生
- 住址:西安市
主诉
胸闷乏力5年余伴多汗
病史
- 发病时间:2006年9月2日
- 发病经过:5年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胸闷气短,善太息,乏力,行走片刻即需蹲下休息,动则出汗。曾在我省交大二院医治,心脏B超检查结果:心内结构大致正常,左室伴厚腱索。心功能异常。心肌酶谱检查正常。Hoter结果检查为:①窦性心律P—R间期0.12~0.14秒;②频发房性早搏,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;③ST段平坦性压低,双向(aVR)。被诊断为“疑似病毒性心肌炎”,使用丹参注射液、心律平(每次两片,1d3次)等药医治,上证略有改善。出院后,当心律平减少为每次一片,1d3次时,早搏又增多。不久,上症复现,胸痛明显,同年7月在西安航空医院医治。使用能量合剂等药,但上证无明显好转。四年前又在我院儿科住院医治,症见:心悸胸闷,气短乏力,行走片刻即需蹲下休息,动则出汗。胸片报告: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。心电图示:多发性结性早搏呈二联律,心肌缺血。中医诊断为心悸。辨证为气血双虚,选用当归补血汤加减医治,仍无大的改善。
- 2004年4月在北京东直门医院医治:住院期间化验检查:“心肌酶谱增高,甘油三酯增高”,被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。曾使用过能量合剂、果糖、心律平、乙胺碘呋酮、异博定等药;中医药治疗曾按益气养阴、活血化瘀、固表止汗等法医治,住院期间症状改善尚可,出院半月后,患儿胸闷气短,善太息,乏力,行走片刻即需蹲下休息,动则出汗又复。2006年上半年在我院门诊医治,使用中药药物不详;后自服玉丹荣心丸等药治疗半年。2006年7月又在北京儿童医院医治,住院18d,使用果糖、维生素等药医治,结果仍不理想。
本次就诊
- 症状:胸闷气短,多汗活动后明显增重,察其舌红少苔,诊其脉促而无力。检查实验室报告为心电图示:多发室性早搏。
- 诊断:
- 中医诊断:①胸痹证型:中气大陷。②虚劳证型:中气大陷。
- 西医诊断: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