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胃十二指肠病中医辨证分型及观察
1. 观察对象
- 对象数量:78例
- 性别分布:男性48例,女性30例
- 年龄范围:最小18岁,最大75岁,大多数在21~60岁之间
- 疾病类型:
- 胃溃疡:6例
- 浅表性胃炎:32例
- 萎缩性胃炎:7例(含1例中度肠上皮化生)
- 残胃炎:1例
- 十二指肠球溃疡:31例
- 十二指肠炎:10例
- 十二指肠憩室:1例
- 食道炎:1例
- 食道裂孔疝:1例
- 出血情况:6例上消化道出血,均用自制中药止血粉止血
2. 辨证分型
(1) 脾胃气虚型
- 症状:倦怠乏力,精神萎靡,腹胀纳少,厌食消瘦,便溏,水肿,脱肛,苔薄白,舌澹胖,脉沉细
- 病种:浅表性胃炎、十二指肠溃疡居多
- 出血情况:34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
- 数量:47例
(2) 脾胃虚寒型
- 症状:胃脘冷痛,痛时喜按,得暖则舒,遇寒加剧,喜热饮食,肢寒,反胃,溲清,便溏,舌澹苔白,脉沉细缓
- 病种:4例
- 出血情况:4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
(3) 肝胃不和型
- 症状:胃脘及两胁痛,呕恶嗳气,口干苦,心烦急,月经量少,苔白,脉弦
- 病种:10例
- 出血情况:5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,5例无出血
(4) 气阴两虚或阴虚胃热型
- 症状:气虚证加口干喜饮,纳少或纳多,五心烦热,小便短赤,舌红少苔,脉沉细数
- 病种:5例
- 出血情况:4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
(5) 脾虚湿蕴或脾胃湿热型
- 症状:腹胀,纳差,肠鸣腹泻,恶心,口渴不思饮,舌苔滑、腻或黄厚腻,脉滑
- 病种:6例
- 出血情况:4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
(6) 脾失统摄,气血不足型
- 症状:面色恍白,少气懒言,头晕,心跳,不安,舌澹,苔薄白,脉细缓
- 病种:5例
- 出血情况:5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
3. 辨证和辨病的关系
十二指肠溃疡
- 中医辨证类型:
- 脾胃气虚:16例
- 脾胃虚寒:3例
- 肝胃不和:5例
- 气阴两虚或阴虚胃热:3例
- 脾胃湿热:1例
- 气血不足:2例
- 出血情况:24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
胃溃疡
- 中医辨证类型:
- 脾胃气虚:5例
- 肝胃不和:2例
- 脾虚胃热:1例
- 脾虚湿蕴:1例
- 出血情况:无出血
浅表性胃炎
- 中医辨证类型:
- 脾胃气虚:21例
- 脾胃虚寒:2例
- 肝胃不和:3例
- 气血两虚:2例
- 脾虚湿蕴及脾胃湿热:4例
- 出血情况:27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
萎缩性胃炎
- 中医辨证类型:
- 脾胃气虚:5例
- 肝胃不和:1例
- 胃阴不足:1例
- 出血情况:1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
十二指肠炎
- 中医辨证类型:
- 脾胃气虚:6例
- 脾胃湿热:3例
- 肝胃不和:1例
- 脾失统摄:1例
- 出血情况:6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
残胃炎
- 中医辨证类型:脾胃气虚
- 出血情况:无出血
胃黏膜脱垂
- 中医辨证类型:
- 肝胃不和:2例
- 脾胃气虚及气血不足:各1例
- 出血情况:无出血
4. 消化吸收功能、环核苷酸、胆碱酯酶的观察
木糖吸收试验
- 显著降低
胰功肽试验
- 较正常为低
环核苷酸
- cAMP较正常为低
- cGMP较正常为高
- cAMP/cGMP比值较正常为低
胆碱酯酶
- 比正常低
- 乙酰胆碱比正常高
结论
- 脾虚为主要证型,占66.6%
- 肝胃不和与脾虚证不同,前者主要是胃肠功能紊乱,后者主要是吸收功能不良
- 自主神经情况:交感-肾上腺系统(β成分)的兴奋性降低,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偏亢
按语
本组患者中,脾虚为主要证型,占66.6%,肝胃不和与脾虚证不同,前者主要是胃肠功能紊乱,后者主要是吸收功能不良。自主神经情况显示,交感-肾上腺系统(β成分)的兴奋性降低,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偏亢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