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某医案

病史

梁某,男,61岁。病史:始而情绪不宁,继之神志不清,伴烦躁不安,口吐白沫、小便失禁,即去某医院就诊。至中午,出现了明显的精神症状。头颅CT检查报告谓“左枕顶部脑内血肿(3cm)”。10日后复查CT,报告“左枕顶部脑内小血肿(4cm)”。而后头目不爽,思维迟钝。

初诊

1. 诊断

中风而后,头目不爽,思维迟钝。

2. 舌脉

舌苔厚腻,脉小弦。

3. 病机分析

气血失衡已久,瘀浊交阻于清阳之巅。

4. 治法

化瘀祛浊,升清宣窍。

5. 方药

  • 生蒲黄9g(包)
  • 紫苏木4.5g
  • 川芎9g
  • 水蛭3g
  • 红花9g
  • 桃仁9g
  • 赤芍药9g
  • 莪术9g
  • 威灵仙9g
  • 王不留行9g
  • 通天草9g
  • 石菖蒲9g
  • 葛根9g

6. 用法

14剂。日1剂,水煎服。

二诊

1. 服药后反应

自觉头脑清醒,思维活跃,唯兼癃涩不畅,脉仍弦而腻苔欠化。

2. 治法调整

化瘀祛浊,升清宣窍之法初见其效,兼顾可也。

3. 方药调整

  • 上方加升麻9g
  • 石韦15g
  • 炮山甲6g

4. 用法

14剂。日1剂,水煎服。

随访

1. 治疗效果

上方进退,服至月余。在原就诊医院再做CT,报告颅内血肿已吸收,而患者自觉思维清晰,动作灵活。

按语

颅内血肿为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,常继发于高血压病、动脉硬化症。轻则引起头晕头痛,神情异常,或突然跌仆,后遗瘫废,甚则危及生命,为中老年主要死因之一。故对该病的有效治疗,一直是医家们孜孜以求的努力目标。这类病人平素常头痛头晕,多为气火亢盛于上,肝肾亏虚于下,气血失衡,本虚标实,根基不固而大厦有时时倾倒之虑。此时宜滋、宜温、宜潜、宜熄、宜疏、宜通,尤不能忘却瘀浊之兼夹。以衡法调治,或可防倾倒于未然。若失治、误治,而致发病,痛眩加剧,或突然昏仆,或颈项强滞,或恶心呕吐,或意识障碍,或后遗偏瘫,甚则发病即见沉沉昏迷,乃至一去不返。种种病症,均在脑部。颅内出血不同其他,一旦发病,治均棘手,预后多与出血部位之要次、血量之多少相关。以其为生灵之中枢,司命之总督,清则灵而杂则钝,最喜清阳皎洁,最忌浊阴布滞。此时当祛其浊而还其清,调其血气,以瘀浊得去,气血调畅,清灵得复为事。当然,对出血量多,部位要害,来势凶险之重证,不能千篇一律,孟浪从事。当辨或闭或脱,以留人治病为急。新患溢血病症,攻逐峻烈之品慎用,宜选择化瘀而又能止血之品,如蒲黄、三七之类。其中蒲黄生用甚妙,常10g、15g,乃至30g亦可。又因病位在巅,至高至上,虽相宜方药难以到达,故宜选用得力之导引。如葛根能升清而引上,即“治气”中之“升气”一法,通天草能宣窍涤浊且能引药达巅,能治气亦能治血,意境即宽,便能驾驭裕如、得心应手。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