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某医案

基本信息

  • 性别: 男
  • 年龄: 76岁
  • 初诊日期: 1998年8月10日

主诉

患者20天前因犁水田时被暴雨淋湿,晚上即感恶寒,翌日早上即出现高热(39°C),伴头痛。经当地卫生院抗病毒、退热等治疗后,热退身凉,然次日下午又复出现高热,经治疗后热又退。如此反复高热,并渐成定时发热,每晚9时开始发热,体温在38°C左右,至早晨5时热渐退。

既往治疗

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,均未见疗效。

诊见

  • 体温: 正常
  • 神疲乏力
  • 口渴但饮水甚微
  • 舌象: 舌红前半无苔、根略黄
  • 脉象: 脉细数

拟诊与处方

  • 诊断: 阴虚发热
  • 方剂: 六味地黄汤加肉桂
  • 药物组成:
    • 熟地 30g
    • 怀山药 15g
    • 山萸肉 15g
    • 泽泻 10g
    • 丹皮 10g
    • 茯苓 10g
    • 肉桂(研末)1g

用药情况

  • 每日1剂,水煎分服
  • 傍晚服后当晚未再发热,鸡鸣前有微热
  • 效不更方,原方续服
  • 又进3剂后,发热未作

按语

  • 患者年时已高,肾水已亏,又加外感发热,多用中西退热药,汗出过多伤津,故见一派阴虚见证
  • 《傅青主男科》云: “病重于夜间,而发热发寒,或寒少热多,或热多寒少,一到天明,便觉清爽,一到黄昏,即觉沉重,此阴气虚甚也。”
  • 又云: “此肾水虚兼感寒,或肾水亏竭,夜热昼寒。......法当竣补其阴,则阴水足而火焰消”
  • **故取六味地黄丸‘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’,加辛温之肉桂引火归原,不致病药相拒,方能收佳效”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