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热杨某医案

基本信息

  • 性别:女
  • 年龄:21岁
  • 就诊日期:7月16日

主诉与病史

  • 主诉:发热,体温40℃,持续8日未降。
  • 病史:患者于7月16日开始出现发热,形寒发热,热势以上午10时左右及午后日晡之时为著,汗出不多。经某医院给予抗菌消炎药治疗,但身热未降,故予住院治疗。

症状

  • 身热汗少,阵有恶寒,寒后则热势更甚,体温40℃,但身热不扬。
  • 胸闷厌食,恶心欲吐,口中频频渗吐黏沫,口苦黏,渴不欲饮。
  • 头昏,尿少深黄。
  • 舌苔白嫩,脉濡数。

检查结果

  • 血常规:WBC 10 × 109 /L,N 0.88,L0. 12。
  • 尿常规:蛋白微量,脓细胞(+)、上皮细胞少、颗粒管型少。
  • 胸透:(-)。
  • 肥达氏反应:“O”1: 8,“H”80。
  • 疟原虫:(-)。
  • 导尿培养:3次,白色葡萄球菌,凝固酶(+)。
  • 大便培养:3次(-)。
  • 血培养:(-)。

诊断与治疗

1. 初步诊断

  • 暑湿外客,湿热内蕴

2. 初步治疗

  • 方剂:仿藿朴夏苓汤、香薷饮。
  • 药物:藿香、半夏、厚朴、茯苓、薏苡仁、泽泻、滑石、通草。
  • 治疗效果:治疗10日,寒热起伏,热盛之前先有形寒,热势弛张于38℃~40℃,汗出热降,但仍然复升,胸闷,腹胀,小便黄。

3. 调整诊断

  • 调整诊断:湿热郁阻少阳,水饮内停,膀胱气化不利。

4. 调整治疗

  • 方剂:柴胡桂姜合五苓、二妙等方。
  • 药物:柴胡5g,桂枝5g,黄芩6g,干姜3g,猪苓12g,赤茯苓12g,苍术6g,黄柏5g,薏苡仁12g,泽泻10g,车前子10g包,滑石10g,通草3g。
  • 治疗效果:汗出热降,盘旋于37℃~38℃之间,不复升高,自无热感,症状改善。

5. 进一步治疗

  • 方剂:原方加党参10g补气,并入甘草3g,法半夏6g,生姜2片,大枣3枚以和中。
  • 药物:柴胡5g,桂枝5g,黄芩6g,干姜3g,猪苓12g,赤茯苓12g,苍术6g,黄柏5g,薏苡仁12g,泽泻10g,车前子10g包,滑石10g,通草3g,党参10g,甘草3g,法半夏6g,生姜2片,大枣3枚。
  • 治疗效果:热得纯解,诸症消失。

复查结果

  • 血常规:WBC 5. 6× 109/ L,N 0.78,L 0.26。
  • 尿常规:蛋白微迹,脓细胞少。

按语

  • 本医案通过辨证施治,从暑湿外客,湿热内蕴,到湿热郁阻少阳,水饮内停,膀胱气化不利,最终达到热解诸症消失的效果。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