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××乳腺癌医案

患者信息

  • 性别:女
  • 年龄:45岁
  • 职业:山西省曲沃县百货大楼售货员
  • 初诊日期:1985年3月15日

病史

  • 主要症状:数年来月经不调,行经时少腹不舒,四肢无力。
  • 肿物情况:1978年3月发现右乳房下缘有1个枣大肿物,无疼痒感觉。3年后肿物有所增大,肿物表面凹凸不平,有时疼,右腋不舒。
  • 诊断:1981年3月在曲沃县城关人民医院检查,诊断为“乳腺癌”。

初诊(1985年3月15日)

  • 体征:肿瘤体积为3.5cm×4.1cm×4.5cm, 肿瘤边界与周围肌肉边缘不清,微红肿,表面凸凹不平,质地坚硬,推之不能够动,夜间疼痛,精神不振,面色黄,身体明显消瘦,舌质暗红、苔黄厚,脉沉弦。
  • 辨证诊断:冲任失调,肝肾阴虚,气血紊乱,邪毒蕴内,凝结于乳。
  • 治疗方法:调理冲任,滋补肝肾,活血软坚,散结解毒。
  • 用药
    1. 消瘤丸,每日3次,每次1丸,蜂密水冲服。
    2. 外用蛤蟆散,每日1次,每次2克,用米醋调和,抹于患处。
    3. 处方:龙葵子10克、茺蔚子10克、蒌仁20克、女贞子12克、大青叶15克、泽兰12克、乳香12克、没药12克、陈皮15克、青皮12克、龟板20克,水煎服。
  • 方义:龙葵子、茺蔚子、蒌仁、大青叶清热解毒、软坚散结;泽兰、乳香、没药活血化瘀调经;陈皮、青皮健脾和胃;女贞子、龟板滋补肝肾。

后续治疗

  • 二诊(1985年3月23日):用药一星期没有不良反应,继续服用。
  • 三诊(1985年4月1日):疼痛次数减少,上述处方改茺蔚子20克、龙葵子30克。
  • 四诊(1985年4月10日):右乳房肿瘤周围红肿减退,舌质澹红、苔白,脉沉滑。
  • 五诊(1985年4月19日):肿瘤周围变软,其它没有明显变化,改用下面处方:连翘20克、龙葵子20克、蒌仁12克、木通10克、紫石英20克、白石英15克、花蕊石10克、桃仁10克、郁金10克、天冬12克、山药10克,水煎服。
  • 方义:连翘、龙葵子清热解毒;蒌仁、木通引诸药入经;紫石英、白石英、花蕊石消肿止疼;桃仁、郁金活血散结;天冬、山药滋补壮肾。
  • 六诊(1985年4月27日):肿瘤变软。
  • 七诊(1985年5月4日):肿块表面较前变平,舌质澹、白苔,脉沉弦。继续服用前方。
  • 八诊(1985年5月12日):服药后不欲饮水。考虑药过于寒,伤于胃,停服草药,另予处方:大枣5个、老教子10克炒黄、大葱1节、小麦20粒,煎水喝,每天喝1次,连服1星期。消瘤丸和蛤蟆散继续服用。
  • 九诊(1985年5月20日):饮食恢复正常。
  • 十诊(1985年5月20日):肿瘤体积3cm×2.7cm×2cm, 有时胀憋。改用下方:紫石英15克、桃仁12克、白石英15克、三棱10克、莪术10克、蒌仁12克、白术12克、枳实10克、二花20克、连翘20克,水煎服。
  • 方义:紫石英、白石英、二花、连翘清热解毒、软坚散结;桃仁、三棱、莪术活血化瘀;蒌仁、白术、枳实通乳消胀。
  • 十一诊(1985年6月8日):近1个星期感觉身体轻快,食量增多,继续用药。
  • 十二诊(1985年6月16日):肿瘤表面较前光滑,舌质澹红、苔白,脉浮弦。
  • 十三诊(1985年6月24日):肿瘤周围红肿消失,上述药方加公英30克、龙葵子20克。
  • 十四诊(1985年7月5日):服药后恶心,午后乏力。上方再加藿香12克。
  • 十五诊(1985年7月13日):恶心减轻,大便次数增多,舌质暗红、苔黄薄。上方去三棱、莪术,加丹参12克、红花6克。
  • 十六诊(1985年7月20日):恶心消除,乏困减轻,每日大便3次,继续用药。
  • 十七诊(1985年7月30日):瘤体变软,食量增加。
  • 十八诊(1985年8月8日):瘤体明显缩小。用3月15日处方连续服10剂。
  • 十九诊(1985年8月16日):瘤体位置之肌肉还有硬核,改用下方:红花10克、丹参15克、王不留20克、白芍12克、云苓10克、香附20克、川朴10克、甘草10克、龙葵子20克、二花20克、党参12克,水煎服。
  • 方义:活血化瘀,解毒散结,调理经脉,润养肝肾。
  • 二十诊(1985年8月22日):饮食增加,精神尚可,乳房感觉轻快,舌质暗、苔白黄,脉沉弦有力。
  • 二十一诊(1985年9月2日):硬核分散成粒状。消瘤丸每天改服5次。
  • 二十二诊(1985年9月20日):手触乳房软绵,肿瘤消失。嘱其服用防瘤丸1个月以巩固疗效。

复查

  • 1986年3月28日:在山西省曲沃县城关人民医院复查,病情痊愈。

按语

  • 小结:乳腺癌在祖国医学里有“乳岩”、“乳疽”、“妬乳”、“苟抄乳”等名称,而且很早就有记载。祖国医学对乳腺癌的发病原因、症状表现以及它对人类生命的危害,很早就有深刻认识。
  • 发病原因:饮食不卫生,忿怒、忧思,胎前产后哺乳期七情、六淫之邪扰及于内,肝郁气滞,郁结伤脾,胃腑积热,肾精不足,经络紊乱,血瘀、痰浊凝结于乳房,日久生发肿瘤。
  • 辨证治疗:本例初发病无明显症状,而素日月经不调,任冲所主,必是引起病变的主要原因。然后结合临床表现和四诊辨证诊断为肝郁气滞,火毒泛滥,故治以疏厥阴之滞,清阳明之热,固任冲二脉,软坚散结解毒。谨以慎之,用药多变。药中肯繁,如鼓应桴。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