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门雪医案
患者信息
- 姓名:诸某某
- 性别:男
- 年龄:14岁
- 初诊日期:1958年7月7日
主诉
心动悸,寒热不清,脉弦,舌红。
初诊(1958年7月7日)
- 诊断:左乳之下,其动应衣,宗气泄也。
- 方剂:炙甘草汤加味
- 药物:
- 酒洗大生地四钱
- 潞党参一钱半
- 阿胶珠二钱
- 泡麦冬三钱
- 炙甘草一钱
- 淮小麦五钱
- 柏子仁三钱
- 川桂枝五分
- 炒白芍一钱半
- 红枣四枚
二诊(未具体日期)
- 诊断:左乳之下,其动应衣,宗气泄也。
- 方剂:炙甘草汤加味
- 药物:
- 酒洗大生地八钱
- 潞党参三钱
- 阿胶珠三钱
- 泡麦冬三钱
- 炙甘草二钱
- 淮小麦一两
- 柏子仁三钱
- 煅牡蛎八钱(先煎)
- 福泽泻二钱
- 红枣六枚
三诊(未具体日期)
- 诊断:虚里穴动,略见轻减,形瘦色萎不华,脉象虚弦。
- 方剂:前方出入
- 药物:
- 酒洗大生地八钱
- 潞党参三钱
- 阿胶珠三钱
- 泡麦冬三钱
- 炙甘草三钱
- 淮小麦一两
- 火麻仁三钱
- 煅牡蛎八钱(先煎)
- 福泽泻二钱
- 红枣六枚
四诊(未具体日期)
- 诊断:虚里穴动,舌红,脉象虚弦。寒热不清,形瘦色萎,投剂以来,均见轻减。
- 方剂:炙甘草汤加桂枝龙牡法
- 药物:
- 潞党参三钱
- 酒洗大生地八钱
- 阿胶珠三钱
- 泡麦冬三钱
- 炙甘草三钱
- 桂枝五分
- 炒白芍一钱半
- 火麻仁三钱
- 煅龙骨八钱(先煎)
- 煅牡蛎八钱(先煎)
- 福泽泻二钱
- 红枣六枚
诠解
- 方剂来源:炙甘草汤载于《伤寒论》第117条,用于治疗平素阴阳气血不足,患伤寒后复发其汗,正气不支,心脏失养的证治。
- 诊断依据:心动悸,寒热不清,均为气血阴阳亏虚,心脏失养。
- 治疗原则:滋阴养血,通阳复脉。
- 方剂组成:炙甘草汤滋阴养血,通阳复脉;佐以柏子仁、炒白芍养心益肝安神,淮小麦、大枣养心健脾。
- 调整方案:根据患者形瘦色萎不华,脉象虚弦,程老采用“泄者敛之、镇之、复之”之法,加入桂枝龙牡法,补益心阳,潜镇安神,与养血滋阴同用更合病机。
【按语】
- 按语:炙甘草汤载于《伤寒论》第117条,乃平素阴阳气血不足,患伤寒后复发其汗,正气不支,心脏失养的证治;与本案患者心动悸,寒热不清确属“异病同因”,均为气血阴阳亏虚,心脏失养。故用炙甘草汤法,滋阴养血,通阳复脉。遵合方治疑难之意,方投炙甘草汤化裁。炙甘草汤滋阴养血,通阳复脉;佐以柏子仁、炒白芍养心益肝安神,淮小麦、大枣合用养心健脾。连续2诊均以此随证化裁,不断缓解。观患者形瘦色萎不华,脉象虚弦,程老用“泄者敛之、镇之、复之”之法,加以桂枝龙牡法,补益心阳,潜镇安神,与养血滋阴同用更合病机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