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执中灸法治疗中风医案

案例概述

范子默自壬午五月(公元1162年5月)间口眼㖞斜,灸听会等三穴即正。右手足麻木无力,灸百会发际等七穴得愈。未年八月间,气塞涎上不能语,金虎丹加腻粉服至四丸半,气不通,涎不下,药从鼻中出,魂魄飞扬,如坠江湖中,顷欲绝。灸百会、风池等左右共十二穴,气遂通,吐几一碗许,继又下十余行,伏枕半月馀平,尔后方觉意思少异于常,心中愤乱,即便灸百会风池立效。

按语

《针灸资生经》

注释

  1. 壬午五月:此指公元1162年5月。
  2. 听会:经穴名,出《针灸甲乙经》,别名听呵、后关,属足少阳胆经,位于面部耳屏间切迹前方与下颌小头颈后方之凹陷处。主治耳鸣,耳聋,中耳炎,腮腺炎,口㖞,下颌关节炎等。直刺0.5~1寸。
  3. 魂魄:指附在人体内可以脱离人体存在的精神。
  4. 坠:落。如:摇摇欲坠。
  5. 顷:顷刻。
  6. 风池:经穴名,出《灵枢·热病》,属足少阳胆经,位于项后枕骨下两侧凹陷处,平风府穴,适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陷中。主治感冒,头痛,眩晕,鼻炎,急慢性眼病,落枕。直刺0.5~1.5寸。
  7. �愦(kuì愧):煳涂;昏乱。

评按

本案患者为中风,邪中于络,证见口眼歪斜,右上下肢麻木无力。《金匮要略》曰:“···邪在于络,肌肤不仁··”。经宋医王执中氏艾灸听会、百会等腧穴治愈。二年后病发,自觉胸闷气短,痰涌不能语,服中药不效,甚则魂不附体,如落江湖之中,气欲绝,危在旦夕。《金匮要略》曰:“邪入于脏,舌即难言,口吐涎··”,此乃邪入于脏,经急灸百会、风池等十二个腧穴后,病渐平复。此后患者每遇心中烦乱,稍有不适,即灸百会、风池以防中风的发生,屡试屡效。本案提示,听会、百会、风池等是防治中风的有效腧穴。选百会穴者,其属督脉,“督脉入络脑”,为治中风的主穴;听会能疏通经络,调气宣窍;风池是少阳、阳维之交会穴,肝与胆互表里“内寄相火”“为风木之脏”,最易动风化火,即所谓的“内风”。阳维脉维诸阳主表,多与外风有关,所以能治疗内外因引起的风证。采用艾灸能温经通络。前人治疗中风的经验,于此可见一斑。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