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案整理

患者信息

  • 姓名:贾某
  • 性别:男
  • 年龄:42岁
  • 初诊日期:1980年3月6日

主诉

患者左眼睑下垂,伴吞咽咀嚼无力3个月。

病史

1979年12月,患者突然左眼睑下垂,经某院做抗胆碱酯酶药效试验确诊为“重症肌无力”。经服用美斯的明20mg/d,无明显效果,并出现复视,吞咽咀嚼及两上肢无力。患者按方老治疗重症肌无力验案服用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加味20余剂不效,前来诊治。

诊查

  • 食纳:尚可
  • 二便:亦调
  • 睡眠:不实、多梦
  • 情绪:与生气、心情抑郁有关
  • 症状:左眼睑明显下垂,眼裂显著变小
  • 舌象:舌质稍红,苔薄白
  • 脉象:弦长有力,沉取尤甚,右大于左

辨证、治法

  1. 定位:患者疾病表现在眼睑、吞咽、肢体等,应归属于脾。脉弦属肝。
  2. 定性:睡眠不实多梦,结合脉弦长有力,属于肝不藏魂。患者病发于生气、心情抑郁之后,怒则伤肝,亦应定位在肝。因此,第一步定位,应定位于肝脾。
  3. 气郁血虚:上述眼睑下垂,咀嚼吞咽无力,肢体活动无力,一般应属肝虚气虚的征象。但诊患者之脉弦长有力,沉取尤甚,非气虚脉象。取《难经》阴阳轻重脉法,沉取为肝肾之脉。弦脉属肝,但应以端直以长、轻虚而滑为肝之平脉,沉弦长有力则为肝之病脉,属肝之气盛气郁之脉。患者舌质稍红,脉右大于左,视物不清,均为阴血不足征象。因此第二步定性为气盛、气郁、血虚。
  4. 病机分析:患者既有脾气不足的表现,又有肝血不足、气郁气盛的表观,似乎矛盾,究竟如何分析其病机?有四点值得注意,其一,患者正值壮年,此次发病突然,病发于郁怒之后,因此一般不考虑气虚为主;其二,患者的脉象、舌象,均无明显气虚之证,而呈气郁肝旺、阴血不足的表现;其三,从治疗反应来看,助脾益气之剂无效,说明其本不在脾;其四,从肝脾两脏的关系来看,肝之所胜为脾,肝病可以传脾,《内经》所谓“气有余,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”,其病机属于肝有余而犯脾,使脾土受邪,运化失职而不能布达于四肢、眼睑等部位,出现所属部位的功能障碍。此与脾气本虚的舌、脉、症有很大不同。
  5. 辨证结论:本病辨证为病在肝脾,证属气郁血虚为主。
  6. 治疗原则:第四步“治病求本”,应以疏肝养肝为主治。第五步“治未病”,《难经》、《金匮》均谓“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”。何况患者已出现脾为肝乘的表现,因此当在疏肝养肝的同时,佐以助脾为治。

治疗方案

解锁完整医案

详细的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