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万鑫医案

案例概述

  • 患者信息:张某某,女,12岁。
  • 初诊日期:1973年8月21日。

主诉

摔伤致右肘关节肿胀、疼痛、活动障碍。

体征

  • 右肘部:向后突出。
  • 肘关节功能:丧失。
  • 右肱骨远端:压痛明显,可闻明显骨擦音。
  • X线片诊断:右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,断端向桡侧错位。

诊断

右肱骨髁上骨折(伸直型)。

处理

(1) 复位

  • 患者体位:坐位。
  • 操作步骤
    • 一助手双手握住患者臂部中段。
    • 另一助手一手握住骨折端的内外髁,另一手握住前臂,进行对抗牵引。
    • 然后提起患肢,屈肘。
    • 术者握住骨折部,双手四指在折骨近端的掌侧,双拇指在折骨远端的背侧,用力向掌侧推挤骨折远端,其余手指向背侧拉近端,使骨折复位。

(2) 夹缚固定

  • 外敷:正骨散。
  • 固定方法
    • 在骨折近端的掌侧、骨折远端的背侧及桡侧各压一棉垫。
    • 用90°肘部纸板两侧固定。
  • X线片检查:对位对线良好。
  • 复查:每周复查1次,6周时复查,折骨愈合良好。
  • 拆除固定物:进行功能按摩,每3~7天1次,共1个月余,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。

诠解

  • 肱骨髁上骨折分类: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,其中伸直型最多见,约占髁上骨折的90%以上。
  • 骨折机制:在跌倒时,肘关节在微屈或伸直位,手掌先撑地,暴力自地面向上经前臂传达至肱骨髁部,将肱骨髁推向后上方,由上而下的身体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,使肱骨髁上骨质薄弱处发生骨折。
  • 骨折线方向:由前下方斜向后上方,骨折近端向前移位,远端向后上移位,骨折处向前成角畸形。
  • 骨折类型:根据骨折远端侧方移位的方向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。
  • 手法治疗特点:做到“稳、准、快”的特点,力争一次成功。特别注意矫正骨折远端的尺侧移位,以防愈合出现肘内翻畸形。
  • 外固定注意事项:不宜过紧,以脉搏跳动是否正常来判断其松紧程度。
  • 后期观察:定期严密观察,以防后期出现缺血性肌挛缩症,危及患肢功能,终身致残。

【按语】此病案为手法治愈右肱骨髁上骨折(伸直型)1例,强调了复位时的“稳、准、快”原则,以及避免骨化性肌炎的注意事项。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