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胀满医案
案例基本信息
- 患者姓名:程某
- 性别:男
- 年龄:23岁
- 初诊日期:2011年8月11日
主诉
- 胃胀满、发作性头痛,病程1年。
症候
- 胃胀满,吞酸,噫气,大便黏。
- 发作性眉棱骨疼痛,放射至颞部。
经络诊察
- 手太阴经、手厥阴经、手少阴经异常。
辨经
- 病在太阴经。
选经
- 太阴经、阴维脉。
选穴
- 一诊:尺泽、列缺、公孙。
- 二诊:内关、公孙、中脘、足三里。
- 三诊:内关、公孙、中脘、足三里。
二诊记录
- 症状无变化,继续使用二诊穴位。
三诊记录
- 胃胀好转,不再泛酸,大便黏,打嗝见好。
- 现吃饭后已不恶心、不头痛。
追访
- 8月23日追访,诸症未复发。
疗效
- 共3诊;属临床痊愈。
医案解读
- 第一主诉:胃胀满。患者由于去法国留学水土不服,胃脘胀满,噫气吞酸,伴有大便黏,偶有恶心,西医诊断为胃炎。
- 第二主诉:发作性头痛,额角眉棱骨处隐隐疼痛而发胀,属阳明经,与第一主诉有直接关系。
- 综合:两个症状算为一个疾病,为1年多的胃胀满及其引起的阳明经头痛,自觉“上火”时发作。本病属胃阴或脾阴不足的证型,多由疲劳或睡眠少所致。疲劳或睡眠少能消耗肾阴,肾阴为脾胃阴之基础。
- 症状分析:诸症与脾胃有关。一诊经络诊察显示手太阴经异常,提示症状由肺气不降则脾气不升所致。太阴气机异常一般取尺泽、阴陵泉,但本病属肺肃降气机异常引起的脾胃病,而脾经未出现异常,故单取尺泽不加阴陵泉。足太阴脾与足阳明胃相表里,因阳明经无异常反应,治疗以太阴络脉为主,取手足太阴经之络穴(列缺、公孙),此对穴巧合地亦为任脉、冲脉的交会穴,故应能治疗胃胀满。列缺为治疗头项部的总穴,能治疗(太阴异常引起的)头痛。
- 治疗调整:针后症无变化,因此改变思路,二诊取两组腧穴:内关配公孙,中脘配足三里。内关、公孙为传统奇经八脉穴组,主治包括胃的病变。中脘、足三里能调理脾胃,适合用于气机不畅引起的脾胃病。到了三诊,胃脘症状和头痛已完全消失。再针前穴,巩固疗效。
按语
- 此例再次证明针灸临床中任何常规病都不能死守或指定的某组“经验穴”或“规范穴”,必须根据症候结构和经络变动,调整选经、配穴思路,才能取得较好效果。
⚠️
重要提示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