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热医案
患者信息
- 姓名:刘某
- 性别:男
- 年龄:25岁
- 就诊日期:1977年11月17日
主诉
自述自8月1日开始发烧、咳嗽、鼻塞、流涕,已3月余。
现病史
- 服用扑热息痛、土霉素等药物
- 注射奎宁12支
- 服用中药80余剂
- 服用麻杏石甘汤、苦寒清热、滋阴降火等方药
- 目前无头痛、咳嗽、鼻塞等症
- 但体温仍不正常,白天稍走几步,体温即上升至37.6~37.8℃
- 自觉口干、口苦
- 面部烘热
- 手足冰冷,并生紫斑如冻疮样
- 动则心悸
- 汗出
- 四肢无力
- 大便溏薄
体征
- 面色红赤
- 唇舌俱红
- 苔薄腻多津
- 脉洪大无力
诊断
《伤寒论》云:“少阴病,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手足厥逆,脉微欲绝,身反不恶寒,其人面色赤......”患者症状与此论述相似。
病机分析
- 初起缘由外感风寒
- 因误治内伤,肾阳受损
- 阴寒内盛,故四肢凉如冰
- 寒凝血脉,故手背形成紫斑
- 阴盛于下,阳浮于上,则面部烘热,口干口苦
- 稍事活动,体温即升,昼轻夜重,乃阳虚气弱
- 肾阳既虚,诸脏失其温煦,脾虚则四肢无力而便溏
- 心阳虚则悸且汗
- 唇舌俱红,苔薄腻多津,脉洪大无力亦为阴盛阳浮、阴极似阳之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