晕灸医案

患者信息

  • 姓名:谭某某
  • 性别:男
  • 年龄:24岁
  • 初诊日期:2002年6月21日

主诉

畏寒怕冷一年。

现病史

患者一年前时感畏寒怕冷,伴腰腿冷痛,尿频而少。舌淡苔薄白,脉沉细弱。找吴教授行针灸治疗,诊断为阳虚证。

诊治经过

  • 治疗方式:予艾条灸大椎穴。
  • 症状出现:灸至10分钟左右时,患者感心慌头昏、恶心欲吐、脉搏加快、面色苍白、大汗出。
  • 处理措施:吴教授意识到患者出现晕灸,当即停灸,运用徒手急救法,首先以拇指指甲点切人中穴,并向上推压鼻中隔,然后拇指指腹托住鼻尖下方,食指及中指偏峰夹住鼻翼两侧,三指并力向鼻上方推压素髎。交替几次后,症状缓解,面色转好。

按语

  • 晕灸概述:晕灸是不多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,多为轻症,但也有症状较严重者,应引起注意。其临床表现、预防及处理方法大致与晕针类似。
  • 晕灸机制:晕灸与晕针都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。它是由于强烈的刺灸等刺激,通过迷走神经反射,引起血管床(尤其是周围肌肉的)扩张,外周血管阻力降低,回心血量减少,致心脏输出量减低、血压下降,引发暂时性、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,而发为晕厥。
  • 晕灸原因
    1. 体质原因: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。体质虚弱、精神过度紧张、饥饿、疲劳,特别是过敏体质、血管神经功能不稳定者。不少无明显原因的晕灸者,往往可从体质中找到原因。
    2. 刺激原因:穴位刺激过强,可致晕灸。所谓过强,因各人情况不一,很难度量比较。在刺激的种类上,以艾灸多见。
    3. 体位原因:一般来说,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时易发生晕灸。
    4. 环境原因: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灸,如气压低的闷热季节,诊室中空气混浊、声音喧杂等。
  • 徒手急救法:徒手急救法在紧急状态下对晕灸处理具有简便、易行的特点。徒手急救是吴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和创新,该疗法无论何时、何地都能施以救急。

登录查看更多医案

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

⚠️

重要提示

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、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。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,切勿自行用药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✓ 公开医案,无需解锁
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