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析

1. 一般资料

  • 性别:男120例,女81例;男女比例1.48:1。
  • 年龄:最小18岁,最大80岁。1819岁2例,2029岁85例,3059岁86例,6079岁26例,80岁1例。

2. 诊断依据和方法

  • 胃镜检查:全部病例均做纤维胃镜。
  • 病理组织活检:108例做胃镜下黏膜活组织检查,大多数取材4~8块,少数取材2块。病理变化分炎症、腺体萎缩、肠上皮化生,程度分轻、中、重。
  • 中医辨证依据:脾虚标准有面色萎黄、下肢酸困、食欲不佳、大便溏或便秘、腹部胀满、舌苔薄白、舌体胖、有齿痕、脉沉细等。
  • 观察木糖吸收试验和胰功肽试验

3. 结果

  • 中医辨证分型:见表4。
    • 脾虚最多,占55.3%。
    • 气血虚中有2例舌质紫暗,为气虚血运不畅,血瘀所致。
    • 脾湿22例中,14例有湿热象。
    • 气阴虚包括阴虚胃热在内。
  • 小肠吸收功能:本组44例的木糖排泄率显着低于正常组,其中单纯脾虚更低。而5例肝胃不和型,与正常值相接近。
  • 胰功肽试验:本组33例的结果比正常人低。

4. 临床病例

例1 肖某

  • 性别:女
  • 年龄:51岁
  • 职业:电子工程师
  • 主诉:胃痛胃胀时轻时重1个月
  • 诊断: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活动性炎症
  • 舌象:舌澹,苔薄白,脉细滑
  • 证属:脾胃虚寒

治疗方案

解锁完整医案

详细的治疗思路、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
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